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8卷  第1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一种稳健的分布式检测算法
刘向阳, 彭应宁
2006, 28(11): 1985-1988.
摘要:
在多雷达分布式检测系统中各个雷达的信噪比各不相同且没有办法对实际的信噪比进行有效估计时,基于N选k融合的分布式检测策略最稳健的方法就是选择N选1融合,但是这种方法相对于系统所能达到的检测性能有很大的损失,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4元局部判决的方法,融合中心作3种N选k融合,然后将3种融合结果进行或运算以得到最终判决结果。仿真表明该方法比N选1融合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能适应各个雷达输入信噪比剧烈变化的情况,是一种稳健的多传感器分布式检测方法。
运动目标的时分极化测量研究
王涛, 王雪松, 肖顺平
2006, 28(11): 1989-1993.
摘要:
运动目标极化特性的测量是极化雷达探测与目标识别等领域非常关心的基础性问题。该文针对时分极化测量雷达,建立了动目标的瞬时极化测量模型。在深入分析目标极化回波的基础上,针对互易性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极化分量相位对齐的散射矩阵校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该测量和校准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因目标运动而导致的散射矩阵两列元素去相关。
基于SVD的高频地波雷达干扰与杂波抑除算法
张雅斌, 陈卫东, 张守宏, 尚海燕
2006, 28(11): 1994-1997.
摘要:
该文针对高频地波雷达探海工作期间高频干扰严重海杂波强的特点,干扰抑制时引入海杂波约束条件,对自适应阵列波束形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防止干扰抑制后回波中一阶海杂波时域相关特性发生破坏而在频谱上虚假展宽。然后,使用干扰抑制结果构造时域采样矩阵,由奇异值分解(SVD)方法获得积累期间一阶海杂波频率的变化历程,通过矩阵特征分析将一阶海杂波滤除。最后,使用OSMAR2000实测数据检验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干涉相位图的各向异性扩散方程滤波算法
黄倩, 麻丽香, 张冰尘, 王岩飞
2006, 28(11): 1998-2002.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扩散偏微分方程抑制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相位噪声的算法。该算法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实数域干涉相位的扩散系数表达式,利用干涉相位图的局部统计特征,在干涉复图像中的均匀区域各向同性扩散,边缘区域各向异性扩散。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抑制干涉相位噪声的同时保持了条纹边缘细节信息,处理后的相位可以顺利展开。
浅地层探地雷达波速估计和成像方法的研究
胡进峰, 孔令讲, 周正欧
2006, 28(11): 2003-2006.
摘要:
在分析探地雷达图像特点的基础上,将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雷达波速估计和合成孔径成像,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的浅地层探地雷达波速估计方法和基于图像分割的快速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种基于差异度的极化SAR图像迭代分类方法
王文光, 王俊, 毛士艺
2006, 28(11): 2007-2010.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用极化SAR数据协方差矩阵的相关性和回波功率差异来定义的目标间的差异度,并在这一差异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迭代分类方法。该迭代方法与基于Wishart距离的迭代分类方法相比,不需要矩阵的求逆运算和矩阵的对数运算,降低了迭代过程的计算量,也不再需要目标的先验信息,扩展了其适用范围。该方法应用于NASA/JPL的SIR-C系统在香港地区的实测极化SAR数据,得到了很好的分类效果。
利用多基线数据融合提高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的干涉相位精度
张秋玲, 王岩飞
2006, 28(11): 2011-2014.
摘要:
分布式卫星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系统可以通过提供长基线来提高测高灵敏度,但长基线会给干涉相位展开带来困难。结合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多个稳定基线的特点,该文提出利用多基线数据融合的方法来解决长基线给干涉相位展开带来的困难。文中采用了有效的数据融合方法最大似然估计(ML)法,对多基线分布式卫星InSAR系统的干涉相位进行了估计。模拟结果表明,经过多基线数据融合的干涉相位展开精度要远远大于长基线干涉相位的直接展开精度。
一种新颖的SAR真实场景原始数据频域模拟方法
岳海霞, 杨汝良
2006, 28(11): 2015-2018.
摘要:
采用时域模拟方法来实现真实场景数据模拟时,由于计算机计算速度和数据容量的限制,数据模拟十分困难。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SAR真实场景原始数据的频域模拟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时域到频域对应关系,采用空域到频域的对应关系,真实场景数据两维FFT后在频域插值和移位,并与所采用的频域转移函数相乘,再经过IFFT得到模拟的原始数据。通过对点目标模拟和真实场景数据模拟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模拟结果显示该模拟方法与以往的模拟算法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模拟速度。
一种新的稳健的TDOA定位算法
李万春, 魏平, 肖先赐
2006, 28(11): 2019-2021.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TDOA进行定位的新算法,它利用了有关相对量测误差上限和站址扰动上限的先验知识基础上,对伪线性TDOA方程组进行求解,其算法较为稳定,通过仿真发现可知该算法有较好的性能,在定位精度上比传统定位方法有所提高。
四DSP实现运动模糊图像的实时恢复
刘微, 朱明, 李向荣
2006, 28(11): 2022-2025.
摘要:
为解决相机与被拍摄物体之间存在较大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图像模糊,提出使用3个定点DSP和1个浮点DSP共同完成运动模糊图像实时恢复的方法。研究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采用维纳滤波方法进行运动模糊图像恢复。阐述了定点DSP完成二维FFT的原理和注意事项,说明了4个DSP在图像恢复过程中各自的功能。对于512512大小的图像,定点DSP完成二维FFT的时间为17.7ms,浮点DSP完成浮点数据乘法和除法的时间总共为32.5ms,据此计算了各个DSP的工作负荷。通过这些指标说明,此硬件结构可以完成512512大小运动模糊图像的实时恢复。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调制信号识别方法的研究
陈健, 阔永红, 李建东, 马玉宝
2006, 28(11): 2026-2029.
摘要:
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分类特征的数字调制信号的识别方法,创新之处在于同时应用了连续小波变换和多层小波分解两种方法提取信号的特征,并且对于不同调制信号采用了不同的分类特征。算法实现时不需要进行码元周期估计以及同步时间估计,从而使分类器的设计变得简单,判决准则简化,提高了运算速度和识别率。
最佳稀疏直线阵列的分区穷举综合法
陈客松, 何子述, 韩春林
2006, 28(11): 2030-2032.
摘要:
综合稀疏直线阵列(单元从规则栅格中稀疏)时,为了增强穷举法的有效性,该文提出了结合分区预处理的穷举综合法,并与其他的优化布阵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分区穷举法具有相当的实效性和优越性。
一种峭度依赖的参数自适应盲分离算法
史晓非, 刘人杰, 苗瑞
2006, 28(11): 2033-2036.
摘要:
针对超高斯与亚高斯混合信源分离算法上存在的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峭度依赖的参数自适应盲分离算法。该算法用加权双高斯模型估计超高斯与亚高斯信源分布,在自然梯度框架下,依据峭度实现模型参数自适应。通过使用混合图像对其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实现超高斯与亚高斯混合信源的分离,而且比已有算法具有更好的分离和收敛性能。
强噪声背景下基于子空间的盲信号提取
黄晓斌, 刘海涛, 万建伟, 胡德文
2006, 28(11): 2037-2040.
摘要:
低信噪比下的去噪一直是一个难题,最近Emir等人提出了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去噪方法,该方法在光学功能成像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但研究发现在极低信噪比下,由于观测数据的样本协方差矩阵具有奇异性,这使得ICA去噪算法中的白化处理步骤无法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子空间的概念,在ICA去噪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子空间的ICA(ICA based on signal Subspace, SICA)去噪方法。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在极低信噪比下有效去噪,同时与传统的滤波去噪相比, SICA去噪方法在去噪的同时还能够成功地将频域重叠的信号正确分离。
码激励线性预测语音编码器中的非均匀和部分搜索域代数码书
白燕宁, 鲍长春
2006, 28(11): 2041-2044.
摘要:
该文基于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ACELP)语音编码算法提出了非均匀和部分搜索域代数码书。非均匀代数码书由代数码书的脉冲非均匀统计特性确定,部分搜索域代数码书则由代数码书矢量的周期性确定,该方法有效地弥补了低比特率情况下代数码书中脉冲数不足的缺点。在使用上述两项技术时,为保持基音的连续性,该编码器对语音段和非语音段采用了不同的基音估计方法。主观和客观的听力测试表明,当该技术应用于4kb/s 散布脉冲码激励线性预测(DP-CELP)语音编码器时,重建语音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对女性讲话者。
汉语连续语音识别中不同基元声学模型的复合
张辉, 杜利民
2006, 28(11): 2045-2049.
摘要:
该文研究由不同声学基元训练的声学模型的复合。在汉语连续语音识别中,流行的基元包括上下文相关的声韵母基元和音素基元。实验发现,有些汉语音节在声韵母模型下有更高的识别率,有些音节在音素模型下有更高的识别率。该文提出一种复合这两种声学模型的方法,一方面在识别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模型,另一方面在识别过程中避开造成低识别率的模型。实验表明,采用本文的方法后,音节错误率比音素模型和声韵母模型分别下降了9.60%和6.10%。
色噪声下的多传感器量测融合
余安喜, 梁甸农, 杨宏文, 董臻
2006, 28(11): 2050-2053.
摘要:
传感器量测噪声通常可表示为一阶时间相关的Markov随机序列。该文将单传感器的色噪声量测滤波方法推广到多传感器的情形,提出了6种色噪声下的多传感器量测融合算法。通过协方差分析技术和仿真实验,对各算法的滤波精度、计算量和使用灵活性等性能进行了比较性评估。由评估结果得出的两条算法选取原则对实际中量测融合算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种遗传搜索块寻优的不同聚焦点图像融合算法
张新曼, 韩九强, 王勇
2006, 28(11): 2054-2057.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将遗传搜索策略应用于多聚焦图像融合子块寻优的算法,对同一场景两幅严格配准的多聚焦图像的清晰恢复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方法把图像子块大小作为遗传染色体,经过杂交、变异等操作,以便得到全局意义上的最优解。利用3种评价参量,即均方根误差、熵和互信息进行不同图像融合方法的分析及效果评价,文中讨论了两种情形,并通过大量的图像实验表明:当聚焦目标无交叉模糊区域时,该方法能实现多聚焦图像对参考源图像的重构或优化融合效果;当聚焦目标有交叉模糊区域时,该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超过Laplacian算法和小波变换法。
基于小波变换的快速多目标多帧多空间数据关联
田宏伟, 敬忠良, 胡士强
2006, 28(11): 2058-2062.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快速多目标多帧多空间数据关联算法。小波变换的引入把数据关联推广到多帧情况。该算法具有不依赖先验知识的特点,在复杂杂波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关联效果。算法的关联性能在多被动传感器多目标跟踪系统中进行了评估。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复杂杂波环境下表现出比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等算法小的计算复杂度和好的关联效果。
一种适用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Turbo-BLAST系统
黄永明, 杨绿溪
2006, 28(11): 2063-2067.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频率选择性无线衰落信道的Turbo-BLAST方案。在发送端联合采用了随机分层空时编码和分组线性星座预编码OFDM以充分利用多径和空间分集;在接收端比较了两种类型的Turbo接收机,一种是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软输入软输出的检测模块,它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另一种采用了类似球形解码的检测模块,它有很好的性能但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案能在保持BLAST高数据速率的同时充分利用信道环境提供的多径和空间分集。
一种基于空时分组编码的MIMO-SC/FDE系统的接收空间分集方案
徐信, 蔡跃明, 盛雁鸣, 徐友云
2006, 28(11): 2068-2072.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分组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频域均衡单载波分组传输(MIMO-SC/FDE)系统的空间分集接收方案,通过在Huang(2004)提出的分集结构中引入使用空时分组编码的发射分集,弥补了因减少DFT块数目而造成的性能损失,同时在接收端进一步减少了IDFT块的数目;通过适当设计空时分组编码,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该文详细推导了使用空时分组编码后的处理过程,并对使用空时编码后的MIMO-SC/FDE系统和相应的MIMO-OFDM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MIMO-SC/FDE系统的性能从总体上优于MIMO-OFDM系统。
一种利用幅值抖动形成阵列零陷的方法
曾云宝, 黄才试, 彭涛, 王文博
2006, 28(11): 2073-2076.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在阵元关于阵列中心对称的线阵中利用幅值抖动形成零陷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多个强干扰源方向或在较宽的范围形成深度零陷, 而不影响主瓣, 同时克服了传统幅值抖动方法零陷深度不足、旁瓣水平高的缺陷。该方法使得移相器只需用来控制主瓣方向, 加快了响应速度。仿真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且其性能可与复权值控制方法的性能相比。同时由于幅度抖动的对称性, 在中心对称的线阵中只需要天线数目一半的衰减器, 成本较低。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二维OFDM信道估计算法
刘俊琳, 朱近康, 邱玲
2006, 28(11): 2077-2080.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内插导频的二维信道估计算法,用于无线移动信道下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该算法能够适用于矩形内插的导频信号内插方式,相比于梳状内插的导频信号内插方式,矩形内插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与已有线性最小均方差(LMMSE)信道估计方法相比,该算法简单并且不需要预先知道信道相关矩阵以及信噪比等信道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在各种的衰落环境下,该算法都有良好的性能。
W-CDMA/UMTS下一种解决TCP有效性和公平性的跨层方案
王晓利, G.B, 纪红, 乐光新
2006, 28(11): 2081-2085.
摘要:
在UMTS系统中,由于MAC层的包调度引入了用户间的竞争,带来了传输层TCP有效性和公平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主动ACK包转发控制策略(AAFC),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基站处嵌入AAFC模块,通过MAC层和传输层之间的消息传递来控制基站处ACK包的转发,以此来保证用户间TCP流的公平性以及链路层无线资源的最充分利用。仿真结果证明了AAFC方案的有效性。
TDD慢衰落系统中的预重传GBN-ARQ性能分析
何波, 李军, 林家儒, 吴伟陵
2006, 28(11): 2086-2089.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适于TDD时变慢衰落系统的预重传GBN-ARQ算法,并与Nakamura Osamu提出的预重传方案分析比较。比较的结果认为:吞吐率较低时该文提出的预重传方案改善明显,吞吐率较高时Nakamura Osamu方案增益较大,且该文算法对预测准确率的稳健性明显高于Nakamura Osamu预重传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归一化吞吐率为0.6附近,该文预重传方案吞吐率相对于普通GBN提高大约4dB。
分布式虚拟群小区中的接入控制
王莹, 刘宝玲, 沈晓冬, 张平
2006, 28(11): 2090-2093.
摘要:
分布式多天线结构的虚拟群小区系统成为未来无线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该系统具有灵活的组织结构,在增加频谱效率、提高通信质量上具有巨大潜力,并且能为各种新技术的采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该文采用Markov链逼近的方法分析多天线情况下虚拟群小区系统的系统性能,对于基于干扰的接入控制策略下的系统阻塞率,切换失败率等给出了数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有效地提高了上行系统性能。
MIMO-OFDM广义空间信道频率响应间的相关性分析
姜永权, 周渊平, 戴宪华, 柳平
2006, 28(11): 2094-2098.
摘要: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技术被普遍认为是宽带无线通信的一种最具前景的技术。以往的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利用收发天线间的多路空间信道,该文首次提出混合天线信道与波束信道的广义空间信道这一新概念。在不增加天线数目的前提下,广义空间信道能够增加空间信道的数量。当独立多径数远大于阵元数时,广义空间信道频率响应间的相关性较小,因此能够使空频码(SFC)的分集、编码及复用增益得到提高,从而提高MIMO-OFDM系统的性能。
一种TD-SCDMA载波频偏与信道联合估计算法
石璟, 张朝阳, 储珊, 来萍, 仇佩亮
2006, 28(11): 2099-2102.
摘要:
通过分析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的载波频偏和信道特性,提出一种频偏与信道联合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训练序列部分相关,然后做差分将频偏和信道特性解耦,并通过逐次迭代最终精确估计出频偏和信道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算法频偏估计性能接近Cramr-Rao界,准确度较高;全链路仿真误码率性能优越,信道估计准确。算法复杂度不高,实用性强,同样适用于其它的TDD模式的CDMA系统。
有频偏的OFDM信号的抗干扰迭代式接收机
吴莉莉, 尚勇, 梁斌, 廖桂生
2006, 28(11): 2103-2106.
摘要:
针对受到共信道干扰的有频率偏移的OFDM信号,该文提出了一种接收机,其基本思想是先做干扰抑制,再做频偏估计。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文提出的接收机具有良好的性能。
多音干扰环境中时频二维扩频系统的性能
周键, 唐友喜, 谢胜琳, 李少谦
2006, 28(11): 2107-2110.
摘要:
该文分析并仿真了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多音干扰环境中的时频二维扩频的比特误码率性能。理论分析发现,当多音干扰在子载波中心频率上、且二维扩频矩阵多音干扰所在的子载波对应的时间轴所对应的行元素之和为零时,多音干扰被完全抵消。同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吻合。
基于拟生态优化算法的CDMA多用户检测方法
许耀华, 胡艳军
2006, 28(11): 2111-2115.
摘要:
拟生态优化算法是一类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智能计算方法,其中的蚁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是较新出现的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方法。该文研究基本蚁群算法和离散粒子群算法,并结合CDMA多用户检测问题,改变算法的搜索机制,提出两种CDMA多用户检测的方法。从理论分析以及实验仿真的角度对比两种方法,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复杂度低且可以得到较好误码率性能,同时又各有特点。
一种基于Contourlet的无表零树图像编码算法
金炜, 潘英俊, 魏彪, 冯鹏
2006, 28(11): 2116-2120.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低存储量、高压缩性能的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无表零树编码算法。通过对Contourlet系数的重新组合,该算法采用类似LZC的零树结构;为了充分利用Contourlet变换对二维分段光滑函数的良好表达能力,设计了不同于LZC 算法的扫描顺序和标志图表示,降低了编解码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用于图像编码是有效的,在相同压缩比下,其主观视觉质量和PSNR都明显优于基于小波变换的LZC和SPIHT算法,尤其对于含有丰富纹理的图像。
环F2+uF2上线性码及其对偶码的二元象
余海峰, 朱士信
2006, 28(11): 2121-2123.
摘要:
利用环F2+uF2上线性码C的生成矩阵给出了码C的对偶码C 及其Gray象(C)的生成矩阵,证明了环F2+uF2上线性码及其对偶码的Gray象仍是对偶码,并由此给出了一个环F2+uF2上线性码为自对偶码的充要条件。
一种周期螺栓交织器的设计
刘文明, 朱光喜
2006, 28(11): 2124-2126.
摘要:
该文分析了对Turbo编码器性能影响的因素,在螺栓交织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周期螺栓交织器,该交织器能使得可分序列变为不可分序列,增加了编码输出序列的重量。仿真结果表明,该交织器具有较优越的性能。
一种支持多频道服务的抗共谋的非对称公钥叛逆者追踪方案
张学军, 余国林, 周利华
2006, 28(11): 2127-2129.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叛逆者追踪方案,将会话密钥S分解成S1与S2之和。基于离散对数困难问题,引入多频道服务参数和特殊多项式函数来解密S1,利用中国剩余定理来解密S2。新方案具有支持多频道服务、抗共谋、非对称性、用户密钥的耐用性、黑盒子追踪等优点,并且在DDH(Diffie-Hellman Problem)困难问题的假设下证明了新方案是语义上安全的,通过分析表明新方案的整体性能明显好于已有方案。
基于EM的联合信道参数估计和数据检测算法
张蕊萍, 张太镒, 龚政委
2006, 28(11): 2130-2134.
摘要:
为提高OFDM系统的传输效率,考虑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的特殊结构,该文提出一种使用少量导频的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迭代信道参数估计算法。在每次迭代中不但更新信道冲激响应而且更新噪声方差的估计值。为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出联合信道参数估计和数据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插入较少导频时,基于EM的信道估计算法仍能收敛到给定参数的信道,联合信道参数估计和数据检测算法迭代次数明显减少,并且保持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不变。
一种新型的PPS交换机
王斌, 陈斌, 张小东, 丁炜
2006, 28(11): 2135-2139.
摘要:
并行分组交换机(PPS)是一种利用多个低速交换结构实现高速交换的新技术,它是当前高速交换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文首先分析了PPS交换机的研究现状。然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PS交换机结构,运用流指数控制的方法保证了信元通过PPS交换机时不会乱序。仿真分析表明该交换结构和算法能提供良好的吞吐率和平均延迟。
一种基于运行性能的网络可用性算法
林蓉平, 王晟, 李乐民
2006, 28(11): 2140-2143.
摘要:
随着网络用户对网络的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较公正地评估网络的可用性成为迫切的问题。该文对WDM网络在动态业务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网络可用性算法,并定义了网络的运行性能等于网络的业务接受率乘以业务要求的可用性。该算法在保证网络具有最好的运行性能下获得最高的网络可用性。最后对所提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多跳公平分割丢弃方法的研究
侯睿, 孙军强, 丁攀峰, 陈轩, 张定春
2006, 28(11): 2144-2147.
摘要:
光突发交换网络被认为是一种新的IP over WDM网络,也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该文给出了一个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解决多跳分割丢弃不公平性的改进方法,该方法不但保留了原有方法的可以保证多跳网络中数据包丢失率的一致性优点,而且还减小了损失,增大了网络吞吐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实际网络的设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自相似业务下共享通道保护WDM网络性能分析
葛晨晖, 黄晋竹, 孙小菡, 张明德
2006, 28(11): 2148-2151.
摘要:
该文利用随机中点置换-分形高斯噪声(RMD-FGN)方法生成自相似业务,并且利用分层图方法来记录WDM网络状态,提出了一种链路状态描述模型。对自相似业务下55 Mesh_Torus共享通道保护WDM网络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当业务的自相似系数或方差变大时,也就是说业务的突发程度变大时,阻塞率变大,网络的性能下降。增加单纤波长数,可以降低阻塞率,提高网络性能。
基于UIO测试序列的错误诊断算法
赵保华, 钱兰, 郭雄辉
2006, 28(11): 2152-2156.
摘要:
唯一输入输出(Unique Input Output)测试序列是协议测试中常用的一种测试序列,在一个已有的错误诊断算法基础上,结合UIO测试序列的一些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UIO测试序列的错误诊断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UIO测试序列给出的判定消息,及测试结果中可能的错误转换后的输入/输出消息,从而能高效完全地诊断单个错误。最后用实验数据给出了该文算法和原始算法之间的比较结果。
下一代网络中基于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算法
刘伟彦, 张顺颐
2006, 28(11): 2157-2161.
摘要:
向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是下一代网络业务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QoS组播路由技术是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核心技术之一。该文给出了支持QoS组播的网络模型,对已有的QoS组播路由算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适用于下一代网络的基于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这种算法收敛速度快,可靠性高,能够很好地满足下一代网络QoS组播的需求。
基于误用和异常技术相结合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田俊峰, 张喆, 赵卫东
2006, 28(11): 2162-2166.
摘要:
目前,入侵检测系统(IDS) 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高一直是困扰IDS用户的主要问题,而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有误用型和异常型两种检测技术,根据这两种检测技术各自的优点,以及它们的互补性,将两种检测技术结合起来的方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IDS中。该文提出了基于统计的异常检测技术和基于模式匹配的误用检测技术相结合的IDS模型,减少了单纯使用某种入侵检测技术时的漏报率和误报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用MoM-UTD混合方法分析机载平台天线间的隔离度
刘子梁, 张玉, 梁昌洪
2006, 28(11): 2167-2170.
摘要:
天线间的隔离度是机载平台电磁兼容(EMC)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机载平台的电尺寸很大,因此单纯矩量法(MoM)很难解决。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UTD)虽是高频方法,适合解决电大问题,但其精度较低。该文采用MoM-UTD混合方法分析机载平台天线间的隔离度,兼顾了计算精度和速度,得到的计算结果和测量值吻合良好。
封装微带电路网络特性的矩量法分析
王鹏, 谢拥军
2006, 28(11): 2171-2174.
摘要:
该文首先对封装微带电路建立了以混合位积分方程(MPIE)描述的矩量法(MoM)分析模型,采用了复镜像技术,准确计算了Green函数并表达为简洁闭式。进而考虑了边壁对电路的影响,计算并修正了阻抗矩阵。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该文将Eleftheriades(1996)中的模型扩展为封装模型,提取出封装微带电路的网络特性,最后的数值结果表明封装效应对微带电路的网络特性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采用圆锥形陶瓷大功率微波输出窗的模拟分析
王瑞敏, 张兆传, 符春久, 丁耀根
2006, 28(11): 2175-2178.
摘要:
该文尝试利用一种圆锥形陶瓷盒形输出窗,改善大功率微波输出窗的匹配特性、功率承受性能和热耗散能力。采用Ansoft HFSS三维计算软件分析了此类陶瓷输出窗的基本电气和热耗散性能,对大功率输出窗的工程设计很有意义。
一种贮存式氧化物阴极
王小霞, 廖显恒, 罗积润, 赵青兰
2006, 28(11): 2179-2181.
摘要:
该文论述了一种新的贮存式氧化物阴极。这种阴极的直流发射、脉冲发射和阴极寿命性能都比普通氧化物阴极好。文中对阴极发射材料的形貌、贮存活性物质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观察了阴极镍网表面电子发射图像,讨论了阴极发射机理。
基于非均匀采样模型的DDS相位截断杂散谱分析
曹平, 安琪, 唐世悦, 陆增援
2006, 28(11): 2182-2185.
摘要:
该文提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的非均匀采样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DDS的相位截断频谱杂散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给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并指出了影响杂散特性一种较为准确的解释。同时给出了一种抑制相位截断噪音的方法。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相位截断误差。
高性能半静态双边沿D触发器
王伦耀, 夏银水, 叶锡恩
2006, 28(11): 2186-2190.
摘要:
在分析现有静态结构双边沿触发器和动态结构双边沿触发器优缺点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半静态结构双边沿触发器设计。PSPICE模拟表明,新设计功能正确。与以往一些设计相比,新设计在功耗、速度、功耗延迟积以及减少MOS晶体管使用数目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使新设计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该文的另一个贡献是对双边沿触发器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测试双边沿触发器最高频率的新方法。
SiC表面氢化研究
罗小蓉, 张波, 李肇基, 龚敏
2006, 28(11): 2191-2194.
摘要:
该文提出6H-SiC ( 0001)/SiO2间过渡层的概念和过渡层结构,通过分析过渡层与HF溶液的反应机理,建立湿化学处理中的SiC表面氢化模型。模型以氢钝化SiC表面悬挂键,降低SiC表面的界面态密度,消除了费米能级钉扎,获得理想的SiC表面。将此模型用于SiC/金属接触的SiC表面处理,在100℃以下制备了理想因子n=1.2~1.25的肖特基结和比接触电阻=510-3 cm2~710-3 cm2的SiC欧姆接触,其优点在于不仅避免了欧姆接触800~1200℃的高温合金,而且改善了肖特基接触的电学特性。SiC表面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基于MEMS技术的安培酶免疫传感器研究
边超, 许媛媛, 孙红光, 张虹, 陈绍凤, 夏善红
2006, 28(11): 2195-2198.
摘要:
该文采用MEMS工艺制备可集成安培酶免疫传感器,用于人免疫球蛋白IgG的检测。该传感器以硅作为基底,铂作为电极,工作电极敏感面积1mm2。SU-8胶形成的微反应池结构使该传感器试剂用量仅为l量级。聚吡咯作为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基体聚合于工作电极敏感表面,戊二醛作为交联剂进行抗体(羊抗人IgG)的固定。抗体与酶标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羊抗人IgG)对人IgG进行特异性夹心识别,通过检测酶标HRP对底物H2O2催化产生的电流信号实现免疫检测。该传感器工作电压-0.3V,检测下限5ng/ml,线性范围5~255ng/ml,响应时间3min,具有响应快、下限低、试剂用量少、微型化、便于集成等优点。
综述评论
随机集理论及其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彭冬亮, 文成林, 徐晓滨, 薛安克
2006, 28(11): 2199-2204.
摘要:
多源信息融合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但是其理论框架尚未建立。近几年由Mahler提出的有限集合统计学(FISST)理论随机集理论的特例,从概率论角度统一表述了信息融合技术的主要方面。该文对近十几年随机集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加以回顾,主要包括随机集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的思想和理论框架,以及当前的应用领域。最后指出了随机集理论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IP组播不可否认数据源认证研究进展
张海波, 周贤伟, 宋存义
2006, 28(11): 2205-2208.
摘要:
数据源认证是组播安全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数据源认证可以分为可否认的和不可否认的两种。该文按照协议分类分别概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可否认数据源认证协议,并对每一个协议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对目前IP组播不可否认数据源认证协议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不可否认数据源认证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还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