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背景 《电子与信息学报》2025最新专题“人机协同赋能智慧座舱:技术突破与效能提升”,正式启动征文,欢迎踊跃投稿。 智慧座舱正经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认知”的范式变革,人机协同通过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多智能体系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了提升系统效能的核心驱动力。由于人机相互作用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多节点网络传输与传统平台相比会出现一定信息延迟与误码率增大,可能造成有效感知到的信息量低于传统场景,使得操控人员的感知、理解、决策与执行四个阶段的作业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完成多模态交互、语音交互、情景感知等过程,操控人员必须承担许多任务操作行为。但操控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来自不同任务的多源信息很容易引起“信息超载”,从而对其操作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要实现更紧密的人机协作模式,需要深入探索人机智能深度融合下的指挥决策、态势感知、跨域协同等关键技术,量化操控人员的任务能力,是智慧座舱执行效能得以提升的关键。本专题聚焦“以人为中心”的协同智能系统,探索人机能力互补、意图互解与信任构建机制,覆盖汽车、航空、航海等移动载具场景。 征稿范围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 脑机接口与认知增强技术; (2) 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决策分析技术; (3) 多模态人机交互; (4) 三维空间定位与感知 (5) 多臂协作机器人技术; (6) 人机系统技能增强技术与应用; (7) 其他相关方向。 说明:为适应数字化转型与传播创新,学报鼓励多元化投稿形式,包括学者观点、行业长综述、前沿热点专题/专刊、数据集论文等。学报支持代码开源出版,鼓励作者提供论文的多语言版本,并依托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平台,支持附加代码、数据集、视频演示等多媒体内容,顺应“可重复研究”趋势。投稿时如遇文件大小限制,可联系编辑部。 专题编委会 1 名誉主编 俞梦孙 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专家 2 专题执行主编 吴 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空中平台协同与人机对抗、仿生机器人、空中脑科学等研究。任《电子与信息学报》、IEEE T-NNLS、IEEE T-SMCA、IEEE T-ITS、IEEE T-Mech、机器人杂志等编委。 曹征涛 研究员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健康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医学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创新医疗设备分委会常委。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 3 专题编委 蔡龑东 高级工程师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主持军事科研技术委员会创新工作站等多项国防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座舱交互、认知增强。先后在IEEE TASE、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童 伟 讲师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研究方向主要为航空智慧座舱的机器人自主导航、自主空中加油视觉定位与测量、多生理认知状态评估,发表20余篇SCI论文。 武 帅 博士后 上海交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博后 长期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多模态数据管理、知识管理及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涉及图像/视频理解、多模态大模型、知识图谱等研究领域。先后在TASE、TIV、TII、ICASSP等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 我要投稿 1 稿件要求 (1) 稿件类型:论文为中文稿件,篇幅不作严格限制。 (2) 投稿方式:登录《电子与信息学报》网站(官网>>)注册投稿。投稿时请在作者留言一栏中简要注明“人机协同赋能智慧座舱:技术突破与效能提升”。 (3) 稿件格式:参照《电子与信息学报》投稿须知和论文模板:投稿指南>>。 (4) 本刊接收并鼓励投稿数据集论文,具体参考: 2 时间计划 (1) 截稿时间:2025年10月31日。 (2) 稿件拟录用时间:投稿后2月内(录用后网络版即可在线出版)。 (3) 纸刊拟出版时间:2026年2月。 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010-58887066/7064; 邮箱:jeit@mail.ie.ac.cn。 《电子与信息学报》简介 《电子与信息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站在电子与信息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中文领军期刊”。学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主办,致力于发布电子与信息领域内创新性、高水平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和阶段性研究进展。 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每月1期,平均审稿周期仅为26天,年发文量约500篇,拥有行业领先的融媒体宣传平台,是领域内最大且最活跃的学术社区之一。作为电子与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文科技期刊,学报不仅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行业发声的权威媒体。 学报已被ESCI、EI Compendex、Scopus、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主流数据库收录。 重点报道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芯片与传感器设计、数字与阵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与物联网、电子对抗、雷达、声呐与导航、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计算机技术、医工结合及其他电子与信息相关交叉学科。 说明:专题/专刊文章均正刊出版,正常收录。 ▌本文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公众号(ID: dzyxxxb) 本文系《电子与信息学报》独家稿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评论、转载,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