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
中国科学院于11月21日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院士增选结果。本次共选举产生7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信息技术科学部有11人当选。值得庆贺的是,《电子与信息学报》四位编委——洪伟、邓云凯、周志华、何元智,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四位院士专家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信息支援部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四位院士专家在《电子与信息学报》近期发表文章:
洪伟, 徐俊, 陈继新, 郝张成, 周健义, 于志强, 杨广琦, 蒋之浩, 余超, 胡云, 侯德彬, 朱晓维, 陈喆, 周培根
关键词: 波束成形, 天线阵列, 毫米波, 6G
摘要: 波束成形(Beamforming)阵列技术是现代无线电系统的核心使能技术,其发展历程贯穿电磁学理论突破、半导体工艺革新和系统体制迭代3个维度。移动通信的演进进一步驱动了波束成形阵列技术的发展,特别地,混合波束成形阵列技术在5G 3GPP Release 15标准中被确立为5G毫米波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适应未来6G通信与感知的需求,毫米波波束成形阵列技术将向超大规模(>1 000单元)、智能化(AI赋能)、异构(光电量融合)方向持续演进,为构建泛在智能连接提供核心使能基础。该文主要探讨面向6G毫米波通信的最优和次优大规模波束成形阵列架构。
引用本文:洪伟, 徐俊, 陈继新, 郝张成, 周健义, 于志强, 杨广琦, 蒋之浩, 余超, 胡云, 侯德彬, 朱晓维, 陈喆, 周培根. 面向6G的最优和次优毫米波大规模波束成形阵列架构[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5, 47(8): 2405-2415. doi: 10.11999/JEIT250109
Citation: HONG Wei, XU Jun, CHEN Jixin, HAO Zhangcheng, ZHOU Jianyi, YU zhiqiang, YANG Guangqi, JIANG Zhihao, YU Chao, HU Yun, HOU Debin, ZHU Xiaowei, CHEN Zhe, ZHOU Peigen. Optimal and Suboptimal Architectures of Millimeter-wave Large-scale Arrays for 6G[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25, 47(8): 2405-2415. doi: 10.11999/JEIT250109
何元智, 肖永伟, 张世杰, 封龙, 李志强
关键词: 卫星通信, 6G, 手机直连卫星, 非地面网络
摘要: 面向未来全球泛在连接通信需求,卫星通信对补盲通信覆盖盲区、增强无处不在的覆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机直连卫星(DS)技术作为未来6G网络中实现全球天地融合、万物智联的一种技术手段,已成为近两年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热点,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了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主流的技术路线,分析了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在频率资源使用受限、手机直连卫星宽带业务要求、海量用户业务时变非均匀分布、低轨卫星高动态影响以及手机高密度集成等方面遇到的发展挑战,并提出星地同频共用、超大阵面星载多波束天线、星地多维资源管控、适应卫星高动态的空口体制、极窄密集波束按需调度、高集成小型化手机设计等关键解决方案,最后对该文内容做了简要总结。
引用本文:何元智, 肖永伟, 张世杰, 封龙, 李志强. 全球泛在连接新模式:手机直连卫星关键技术及挑战[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4, 46(5): 1591-1603. doi: 10.11999/JEIT240032
Citation: HE Yuanzhi, XIAO Yongwei, ZHANG Shijie, FENG Long, LI Zhiqiang. A Novel Pattern for Global Ubiquitous Interconnection: Key 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 of Direct-to-Smartphone[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24, 46(5): 1591-1603. doi: 10.11999/JEIT240032
Bulk-FFBP:基于距离向整体处理的快速分解后向投影算法
唐江文, 邓云凯, 王宇, 李宁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后向投影算法, 快速BP算法
摘要: 距离向分块快速分解后向投影(Block-FFBP)算法通过子孔径合成降低了传统BP的算法复杂度,并且通过距离向分块,简化了繁琐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转换。然而,距离分块操作使各块引入了斜距范围波动,而且插值核长度余量导致了算法的内存效率低下,从而降低了成像效率。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向整体处理的Bulk-FFBP算法,并细分为基于距离向控制点的Bulk-FFBP以及无控制点的Bulk-FFBP。文中通过仿真对两种Bulk-FFBP算法进行了误差分析、成像性能分析以及算法效率分析,并与Block-FFBP算法进行对比,证实了Bulk-FFBP的优越性。
引用本文:唐江文, 邓云凯, 王宇, 李宁. Bulk-FFBP:基于距离向整体处理的快速分解后向投影算法[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7, 39(2): 405-411. doi: 10.11999/JEIT160373
Citation: TANG Jiangwen, DENG Yunkai, WANG Robert, LI Ning. Bulk-FFBP: Fast Factorized Back-proj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ange Bulk Processing[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7, 39(2): 405-411. doi: 10.11999/JEIT160373
郭磊, 王宇, 邓云凯, 王伟, 罗绣莲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向相位编码, 多通道, 距离模糊抑制
摘要: 距离模糊一直是影响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方位向相位编码(APC)技术是一种有效抑制距离模糊的方法,但是由于APC技术高度依赖于高过采样率,对于多通道SAR系统,APC技术的距离模糊抑制效果很有限。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APC技术的多通道系统距离模糊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APC技术将部分距离模糊信号产生方位平移,通过额外增加接收通道数提供的额外信号自由度,能够在方位向上通过合适的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同时滤去距离模糊和重建方位向信号,因此距离模糊信号可以被很好地抑制。该文最后给出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引用本文:郭磊, 王宇, 邓云凯, 王伟, 罗绣莲. 基于方位向相位编码技术的方位向多通道SAR距离模糊抑制方法[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5, 37(3): 601-606. doi: 10.11999/JEIT140707
Citation: Guo Lei, Wang Yu, Deng Yun-Kai, Wang Wei, Luo Xiu-Lian. Range Ambiguity Suppression for Multi-channel SAR System Using Azimuth Phase Coding Technique[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5, 37(3): 601-606. doi: 10.11999/JEIT140707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院、新华社、电子与信息学报等
编辑-Ma 校对-FM 审核-Chen
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评论、转载,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张明强团队丨工业物联网智能感知-传输-控制融合:关键技术与未来展望
魏急波、赵海涛团队丨基于词语级和句子级语义的中文语义通信系统
【领军专栏】韩银和团队丨“DI-DA”芯粒集成芯片架构和集成协同设计新模式
【领军专栏】清华大学汪玉团队丨混合专家(MoE)大语言模型系统与架构优化技术研究综述
【领军专栏】东南大学洪伟教授团队丨新型波束成形阵列架构赋能毫米波超高速通信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