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短包通信理论与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电子与信息学报》领军论坛(CSPCT 2025)在深圳成功举办
2025 年 9 月 13-14 日,2025 年短包通信理论与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电子与信息学报》领军论坛(CSPCT 2025) 在深圳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电子与信息学报》倡议发起,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主办,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中国电子学会空天信息分会、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联合协办,聚焦“短包通信”前沿领域,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论坛、专题研讨、主编讲座、海报展示五大核心环节,搭建起产学研深度对话平台。
会议汇聚 20 余名国内外通信领域顶尖专家、学界新秀与产业领军者,吸引国内 20 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 100 余位专家学者与学生代表参会。与会嘉宾围绕短包通信的前沿理论突破、关键技术研发、典型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深度研讨,形成多项行业共识;部分优秀学术成果将收录于《电子与信息学报》“短包通信理论与技术”专题,为该领域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开幕式
锚定短包通信战略价值,共绘学科发展蓝图
会议开幕式由论坛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朱旭教授主持。朱旭教授在学术背景阐述中指出,当前通信技术正加速迭代,经典香农定理虽明确了通信系统速率极限,但其 “数据包无限长” 的假设与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现实场景存在显著差异 —— 此类场景中,传感器状态反馈、设备控制指令等关键数据多以 “几十至几百字节” 的短包形式传输。“突破有限码长下的传输瓶颈,实现短包通信‘低时延、超可靠、广覆盖、高安全’的核心需求,已成为支撑通信技术迭代的关键课题,其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会议主席朱旭教授主持开幕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学技术处苗勃然处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介绍,哈工大(深圳)作为国家 “双一流” 高校在深圳布局的首个完整办学体系校区,始终以 “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高端人才汇聚桥头堡、创新成果培育策源地、国际合作办学示范区” 为定位,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希望以本次会议为纽带,学习借鉴各位专家的先进理念与研究经验,进一步强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苗勃然处长致欢迎辞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会与期刊部主任闫珺研究员代表发起方《电子与信息学报》致辞。她表示,近年来学报在专家团队支持下,从选题策划、办刊队伍建设、出版流程优化、运营模式升级、学术平台搭建五大维度推进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报始终致力于构建以期刊为核心的辐射型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卓越领军期刊’的学科引领作用。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推动国内短包通信领域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协同进步。”
闫珺主任开幕式致辞
学术交流
多维研讨聚焦核心技术,16场报告碰撞创新火花
本次会议学术环节设置紧凑、内容聚焦,16 位特邀嘉宾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论坛、专题研讨等形式分享前沿成果,形成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对话。
1. 主旨报告与圆桌论坛:把脉领域发展方向
东南大学张川教授率先作主旨特邀报告《空时互换原理与空时二维信道编码》,从理论底层创新角度,为短包通信信道编码技术突破提供新思路。随后,来自学术界和企业界的4 位领域专家围绕 “短包通信前沿技术”主题展开圆桌论坛,针对短包通信的性能极限与挑战、跨层协同机制、标准与协议等三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形成多项行业发展建议。
张川教授进行特邀报告
“短包通信前沿技术”圆桌论坛
2. 四大专题论坛:细分领域深耕技术突破
会议设置四个专题论坛,覆盖短包通信关键技术方向,各论坛由领域专家主持,报告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
专题论坛 1:有限码长信息理论与应用
主持人:兰州大学袁磊副教授
中山大学陈立教授报告《BCH 码的低延时分阶统计译码》,暨南大学赵山程教授报告《自适应咬尾卷积码的构造及其译码》,深圳大学顾一帆助理教授报告《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高可靠低时延网络干扰协调优化》,广东工业大学方毅教授报告《面向物联网通信的高可靠编码调制技术研究》。
专题论坛1特邀报告
专题论坛 2:短包绿色与低时延高可靠通信
主持人:陆军工程大学倪雪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吴泳澎教授报告《有限码长信息理论分析》,北京理工大学潘高峰教授报告《多侦收环境下无人机干扰辅助隐蔽通信技术研究》,南方科技大学袁伟杰副研究员报告《短包的低空无线网通感控联合设计》。
专题论坛2特邀报告
专题论坛 3:短包泛在网络与应用
主持人:南方科技大学袁伟杰副研究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许杰教授报告《基于双向无线高斯溅射的 6D 信道知识地图》,华北电力大学廖海君助理教授报告《考虑信息时效性的电力无线短包语义通信技术》,海军工程大学窦高奇教授报告《短包盲传输理论及高效波形设计技术》。
专题论坛3特邀报告
专题论坛 4:短包组网与通信安全
主持人:中山大学张迪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王慧明教授报告《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短包物理层安全通信》,电子科技大学岳光荣教授报告《一种基于空间相对距离的安全通信技术》,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唐双林教授报告《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星地融合组网通信安全方案与实践》。
专题论坛4特邀报告
主编讲座
赋能科研人员学术发表,提升成果传播效率
作为会议特色环节,《电子与信息学报》“卓越行之走进哈工深”主编讲座由闫珺研究员主讲,主题为《为什么你被期刊拒稿了?》。闫珺研究员从科技期刊编辑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作者在“投稿—同行评议—编校出版”全流程中常见的共性问题,结合典型稿件案例,分享科技论文写作的实用技巧,包括 “如何精准匹配期刊定位”、“如何规范呈现研究方法与数据”、“如何强化论文逻辑结构”等,助力青年科研人员掌握写作要领、提升稿件质量。
此外,讲座还针对“有效回复审稿意见”、“高效与编辑沟通”、“配合期刊开展成果宣传”等关键环节提供策略建议,帮助科研人员提升论文录用概率、学术传播效率及引用关注度,推动研究成果更快转化为行业应用价值。
《电子与信息学报》卓越行之走进哈工深
会议总结
凝聚行业共识,注入通信领域发展新动能
本次 CSPCT 2025 会议以“多元化交流、精准化研讨”为特色,通过“理论—技术—应用”全链条对话,不仅为短包通信领域专家学者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更推动了学术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形成的技术共识与研究方向,将为无线通信领域高质量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能,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跻身国际前沿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公众号(ID: dzyxxxb)
本文系《电子与信息学报》独家稿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评论、转载,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