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3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可变相似性度量的近邻传播聚类
董俊, 王锁萍, 熊范纶
2010, 32(3): 509-514. doi: 10.3724/SP.J.1146.2009.01066
摘要:
近邻传播(AP)聚类算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不适用于多重尺度及任意空间形状的数据聚类处理。该文从数据分布特性的表征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近邻传播聚类算法AP-VSM (Affinity Propagation based on Variable-Similarity Measure)。首先,综合数据的全局与局部分布特性,设计了一种数据可变相似性度量计算方法,该度量可以有效地反映数据实际聚类的分布特性;然后在传统AP算法框架基础上,构造出基于可变相似性度量的近邻传播聚类算法,从而拓展了传统AP算法的数据处理能力。仿真实验验证了新方法性能优于传统AP算法。
一种新的人工免疫网络算法及其在复杂数据分类中的应用
刘若辰, 钮满春, 焦李成
2010, 32(3): 515-521. doi: 10.3724/SP.J.1146.2009.00309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智能计算方法,人工免疫网络已被广泛的应用到模式识别以及数据分类中。现有的人工免疫网络分类算法大都存在两个缺陷:一是网络规模庞大、计算复杂;二是对抗原的一次递呈并不能保证获得全局最优分类器。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工免疫网络分类算法,该算法利用每个类别对应单个B细胞的策略,简化网络规模并减少了同类别B细胞之间的抑制操作,同时引入了新的基于对训练样本正确识别率的亲合度评价函数,实现了基于抗原的优先级的选择策略。采用5组UCI的线性数据和4组混合特征数据以及1幅SAR图像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与模糊C均值算法,多值免疫(MVIN)算法和基于分类问题的克隆选择算法(CSA)相比,新算法在分类精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鲁棒性更好。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NFE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宗华, 宗成阁, 于长军, 权太范
2010, 32(3): 522-527.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49
摘要:
该文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神经网络(NN)、模糊推理(FR)与专家系统(ES)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的信息融合NFE模型。从工程角度出发,分析提出3维完备的智能化信息融合模型的必要,综合考虑影响传感器置信度的各种因素(传感器性能、天气状况、电子干扰、杂波强度等),并进行权重分析,设计NFE置信度估计器,对传感器的输入信息进行置信度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置信度偏低、传感器发生故障等环境下,能有效地实现目标识别,并且识别结果更可靠。
嵌入自联想神经网络的高斯混合模型说话人辨认
陈存宝, 赵力
2010, 32(3): 528-532. doi: 10.3724/SP.J.1146.2008.00275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嵌入自联想神经网络的高斯混合模型,它充分利用了神经网络和高斯混合模型各自的优点,以最大似然概率(ML)为准则,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高斯混合模型和神经网络的参数交替更新。由于神经网络起到了数据整形的作用,因而提高了类内数据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模型在各种信噪比情况下的识别率都比基线系统有所提高,最高能达到19%。
一种小样本支持的多级最小模级联相消器
黄庆东, 张林让, 李国民, 卢光跃
2010, 32(3): 533-538. doi: 10.3724/SP.J.1146.2009.00352
摘要:
该文针对阵列信号自适应相消器运算量大、收敛性能易受相关干扰影响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阵列信号多级级联相消器方法,该方法用通道间具有最小模的样本商作为复权,替代多级维纳滤波器的权值计算,具有收敛速度快、运算量小等特点,且对受相关干扰影响的非平稳数据工作性能良好。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用较少样本就可取得采样协方差求逆(SMI)类算法相同的收敛性能。
V-BLAST系统中一种基于噪声分析的简化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任品毅, 令洁, 汪瑞
2010, 32(3): 539-543.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35
摘要:
该文基于对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系统中的噪声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最大似然检测算法。该算法选取多维空间中参考直线附近的若干信号点构成候选子集,并利用最大似然准则在该子集中选取合适的向量作为对发射信号的最终估计。性能分析和仿真表明,该算法在保证接近最优误码性能的前提下,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并且解决了噪声增强问题。
正弦信号的直接FFT参数估计与相位差分法对比研究
李辉, 王岩飞
2010, 32(3): 544-547. doi: 10.3724/SP.J.1146.2008.01006
摘要:
该文研究了基于FFT的正弦信号参数估计问题,揭示了频率与初相估计间的相互联系,并对相位差分法的估值误差公式进行了推导和仿真验证。两种算法的对比说明相位差分法运算量小,可以在不高的信噪比下获得彼此独立的高精度参数估值,因此更加有利于工程的实现。
相干区域长轴的快速估计方法及其应用
白璐, 曹芳, 洪文
2010, 32(3): 548-553.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11
摘要:
相干区域的长轴作为复相干系数间最长的连线,反映了复干涉相干系数线性变化趋势,因此在基于相干散射模型的极化干涉森林应用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遍历搜索方法估计长轴效率低、精度受采样间隔限制的不足,该文提出一种相干区域长轴的快速估计方法。该方法将相干区域外切矩形的切点连线作为长轴的初始估计,利用逼近技术求解长轴。为提高森林高度估计性能,该文还提出一种应用长轴信息反演森林参数的方法。松树林的极化干涉仿真数据的结果表明,快速估计方法运行时间远低于遍历搜索方法,且长轴估计精度高于遍历搜索方法,利用长轴信息估计的森林高度更接近于仿真森林高度。
基于AM-LFM分解的微动信号提取
贺思三, 周剑雄, 赵会宁, 付强
2010, 32(3): 554-558. doi: 10.3724/SP.J.1146.2009.00444
摘要:

该文针对微多普勒信号与目标主体回波信号分离的问题,分析了包含微动结构的雷达回波模型,指出目标主体信号分量多普勒频率是固定的,而微多普勒信号的多普勒频率是时变的,且可用分段的线性调频信号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幅-线性调频(AM-LFM)分解的微动信号分离算法,该算法根据调频率来判定各调幅-线性调频分量的对应结构,实现微多普勒信号提取。仿真及实测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连续混沌调频雷达信号分析
蒋飞, 刘中, 胡文, 包伯成
2010, 32(3): 559-563.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51
摘要:
该文给出了连续混沌调频信号(CCFMS)的数学表达式,理论推导了CCFMS的自相关函数和均方根带宽。结果表明CCFMS自相关函数的旁瓣抑制性能优异;其均方根带宽与调频指数、混沌信号的均方根成正比。仿真计算了典型混沌产生的CCFMS性能,进一步证明了CCFMS具有较高的时间峰值旁瓣比、平坦的功率谱形状、近似图钉型的模糊函数和与正弦发射信号相同的峰均功率比。分析了CCFMS雷达的抗噪声干扰性能,与线性调频信号雷达相比,信干比改善因子提高约5.5 dB。
宽带雷达机动多目标检测
苏军海, 张龙, 邢孟道
2010, 32(3): 564-569.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57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高机动多目标的宽带信号检测方法。即先通过相邻相关对回波信号进行降阶处理,然后对相关结果中自身项所在单元进行模糊变换,并进一步对其进行Radon变换实现目标的能量积累,从而对目标进行检测。仿真数据的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利用改进的Toeplitz化技术实现米波雷达低仰角测高
吴向东, 赵永波, 张守宏, 董玫
2010, 32(3): 570-574. doi: 10.3724/SP.J.1146.2008.00797
摘要:
由于多径效应的存在,米波雷达低仰角测高时除了收到目标的直达波外,还会收到与直达波相干的地(海)面反射的多径信号。该文提出了两种利用改进的Toeplitz化技术实现米波雷达低仰角测高方法。第1种改进方法不但利用阵列接收数据协方差矩阵的每一行元素构造Toeplitz矩阵,还利用了与其对应每一列元素构造Toeplitz矩阵,然后对这两个矩阵求平均得到一个新的协方差矩阵,这一过程相当于前后向空间平滑的过程,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精度。第2种改进算法是在第1种算法基础之上,重新构造一个Toeplitz矩阵,使其在信噪比最大约束条件下逼近平滑后协方差矩阵的信号子空间,这样可以最小程度的减小噪声的影响,提高了算法的稳健性。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都表明了新算法的优越性。
跳时序列调制超宽带正交Hermite脉冲串雷达信号分析
晋良念, 欧阳缮
2010, 32(3): 575-581. doi: 10.3724/SP.J.1146.2008.00641
摘要:
超宽带正交Hermite脉冲是一类非常适合表征超宽带(UWB)穿墙探测雷达工作波形的脉冲,具有设计灵活、频谱利用率高、实现简单、波形存在解析表示方便理论分析等特点。该文从定义出发推导了跳时调制超宽带(TM-UWB)Hermite脉冲串波形的模糊函数解析表达式,仿真分析了模糊特性与跳时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序列周期以及与Hermite脉冲平均重复时间间隔,脉冲的阶数和时间尺度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在穿墙探测环境下该波形作用的旁瓣抑制和杂波抑制等关键技术。
一种基于逆问题的差分干涉SAR层析成像方法
任笑真, 杨汝良
2010, 32(3): 582-586.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59
摘要:
高度-速率维成像时,差分干涉层析成像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观测数据在基线-时间平面非均匀分布。若直接对观测数据进行两维傅里叶变换来恢复散射体高度-速率维像,则因强副瓣存在,成像效果不理想。该文将差分干涉层析成像合成孔径雷达高度-速率维成像问题归结为2维积分方程的逆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Backus-Gilbert算法实现差分干涉SAR层析成像的新方法,并使用Tikhonov正则化获得逆问题的正则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克服基线时间不均匀造成的影响,获得较好的成像结果。
一种弹载侧视SAR大场景成像算法
易予生, 张林让, 刘昕, 刘楠, 申东
2010, 32(3): 587-592.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83
摘要:
导弹的俯冲加速运动所带来的较大距离徙动使得SAR成像难度较大。该文根据弹载SAR平台的运动特点,使用高阶逼近模型建立了SAR的回波信号模型。考虑到大场景下的距离空变问题,对目标斜距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级数反演法,得到了弹载SAR回波信号的2维频域的精确表达式。基于此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弹载SAR俯冲加速运动下的大场景成像算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较大场景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距离向和方位向分辨率都达到了理论分辨率。
基于时域去走动的SAR大斜视CS成像算法
吴勇, 宋红军, 彭靳
2010, 32(3): 593-598. doi: 10.3724/SP.J.1146.2009.00472
摘要:
该文针对大斜视SAR回波信号的大距离走动、小距离弯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将时域去走动和CS算法相结合的成像算法。首先在时域校正距离走动,然后在频域校正距离弯曲,最后通过几何校正完成目标成像。经过时域去走动处理后,距离向和方位向的耦合大大降低,不仅可适应大斜视角的成像要求,而且测绘带宽度也会增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满足大斜视角和较大测绘带宽度的成像要求。
一种高分辨率聚束SAR运动补偿算法研究
麻丽香, 程黎, 唐禹
2010, 32(3): 599-603.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97
摘要:
聚束SAR模式是获得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合成孔径时间较长,载机在合成孔径时间内飞行的非平稳性造成图像严重散焦,并且高分辨率SAR的距离向信号也存在相位误差。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回波数据的运动补偿方法对载机的位置误差、距离向相位误差以及残余包络误差进行有效的估计,得到高分辨率的聚束SAR图像,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采用单次快拍数据实现相干信号DOA估计
谢鑫, 李国林, 刘华文
2010, 32(3): 604-608. doi: 10.3724/SP.J.1146.2009.00321
摘要:
该文针对均匀线性阵列的相干信号DOA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次快拍数据的解相干算法,该算法直接利用快拍数据构造一个Toeplitz矩阵,经理论推导,该Toeplitz矩阵的秩不受信号的相干性影响,仅和入射信号的个数有关,因此对该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可得到正确的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结合MUSIC,ESPRIT等子空间算法,即可实现对相干信号的DOA估计。数值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基于素域构造的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
林国庆, 陈汝伟, 王新梅, 肖国镇
2010, 32(3): 609-612.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08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素域构造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的方法。该方法是Lan等所提出基于有限域构造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的方法在素域上的推广,给出了一类更广泛的基于素域构造的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通过仿真结果证实:所构造的这一类准循环低密度校验码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上采用迭代译码时具有优良的纠错性能。
LDPC码在加密系统中应用的约束条件
林雪红, 牛凯, 林家儒
2010, 32(3): 613-616.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60
摘要:
该文首先给出了基于LDPC码公钥加密系统中授权用户获取明文的置信传播迭代译码算法,并得出了在明文信息等概的情况下授权用户要成功获取明文,私钥所需满足的必要条件。然后根据置信传播递归迭代算法分析了公钥参数设计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私钥和公钥参数设计的正确性。
多用户MIMO网络的OFDM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策略
赵睿, 邹应全, 李春国, 杨绿溪
2010, 32(3): 617-622. doi: 10.3724/SP.J.1146.2009.00335
摘要:
在多用户MIMO通信网络中,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策略,在第1时隙的多址传输中采用OFDMA,在第2时隙的广播传输中采用OFDM/SDMA,通过利用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提高了系统性能。针对双向中继传输的特点,采用两种方法在每个子载波上设计了中继波束形成矩阵,即信漏噪比(SLNR)准则和块对角化迫零(BDZF)准则。利用割集理论推导了该双向中继网络的容量域上界。仿真结论表明,所提出的双向中继策略在系统和速率性能上优于其他3种中继策略,并能逼近所推导的容量域上界。
基于Q-Learning的认知无线电系统感知管理算法
李默, 徐友云, 蔡跃明
2010, 32(3): 623-628.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96
摘要:
认知无线电系统不仅是一个自适应系统,更应该是一个智能系统。该文将智能控制中的Q-Learning思想引入到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用于解决感知任务在认知用户之间的分配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的感知管理算法。该算法在不知道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不需要对主用户业务进行估计的假设下通过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交互和学习来给认知用户分配感知任务。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感知效率,并且收敛速度较快,可作为未来认知无线电系统走向智能化的一种尝试。
一种基于IEEE802.22标准TSS策略的跨层时隙调度方案
孙君, 朱洪波
2010, 32(3): 629-632. doi: 10.3724/SP.J.1146.2009.00612
摘要:
该文首次将跨层设计思想引入IEEE802.22标准草案里关于感知时隙调度方案的设计中。为达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目的,采用跨层设计思想,对目前IEEE802.22草案中关于TSS(Two-Stage Sengsing)方案中的参数作了进一步研究和定义。从两方面提出一种新的关于MAC层感知时隙调度的方案。一方面,基于物理层的无线衰落信道二阶统计特性定义了快速感知时隙的调度频率;另一方面,以最大化非授权用户传输吞吐量为目标,得到细微感知的最佳持续时间。结果证明该文提出的方案使MAC层的TSS方案更加明确、有效并能适应不同传输环境变化的目的。
基于正交训练序列的MIMO系统联合最大似然时频同步和信道估计
裴敏艳, 成文婧, 魏急波
2010, 32(3): 633-637.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63
摘要:
该文推导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的符号定时、频偏和信道参数的联合最大似然(ML)估计。针对联合ML估计没有闭合的表达式、数值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结构的正交训练序列的简化估计算法。该估计算法形式简单、复杂度低,且仍为最大似然估计。最后仿真分析了最大似然参数估计的均方误差与接收信噪比和天线数目的关系,并与Cramer-Rao界作了比较,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一种用于离散比特分配的改进注水算法
赵力, 孙献璞, 张海林
2010, 32(3): 638-642. doi: 10.3724/SP.J.1146.2009.00328
摘要:
该文针对OFDM系统的离散比特分配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注水算法。该算法的实现借助于文中定义的比特水线分配给某个子载波的功率直接满足整数比特约束的注水线。先用最大信道增益子载波的比特水线进行离散比特分配,再调整分配结果以满足总发射功率约束。理论证明和分析显示,该算法能实现最优比特分配,运算复杂度仅与子载波数量有关。
认知Ad hoc网络中基于市场的三级频谱分配方案
林玉清, 朱琦, 朱洪波
2010, 32(3): 643-648. doi: 10.3724/SP.J.1146.2009.00332
摘要:
分簇是Ad hoc网络规模较大时采用的主要结构,而频谱分配是Ad hoc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针对认知无线电环境的分簇Ad 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市场的频谱分配方案,该方案中簇首节点依据业务比例从频谱管理中心购买频谱,簇内采用基于供需市场理论的频谱分配算法。分析了簇内频谱市场的两种迭代定价算法额外需求迭代算法和连续松弛迭代算法以及簇首需求订购的过程。该方案能实现各簇收益的最大化,簇首基于需求的频谱购买相对于等量购买进一步提高了频谱效用。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频谱分配方案能有效提高系统频谱效用,额外需求迭代算法和连续松弛迭代算法均表现出良好的收敛性能。
DSP+FPGA折反射全景视频处理系统中双核高速数据通信
李乐, 熊志辉, 王斌, 张茂军, 陈立栋
2010, 32(3): 649-654. doi: 10.3724/SP.J.1146.2009.00329
摘要:
对于嵌入式折反射全景视频处理系统,由于计算量大,一般采用多处理器协同的结构,但在该结构下多个处理器之间需要进行高速的数据通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DSP+FPGA架构的双核高速数据通信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地址总线的控制指令编码解析方法协同双核工作,通过逆向波形分析和基于乒乓缓存的间接DMA通信方式,实现DSP与FPGA之间的双核DMA数据通信。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上述方法实现的DSP与FPGA之间数据通信速度高达585 MBps。
基于损伤感知的动态RWA算法性能比较研究
赵继军, 王丽荣, 纪越峰, 徐大雄
2010, 32(3): 655-659.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53
摘要:
从光网络向透明架构的演进和面向业务的发展趋势出发,介绍了损伤感知的RWA问题的相关研究,通过给经典RWA算法增加对损伤效果的考虑,提出了具有损伤感知能力的动态RWA算法(IBest,IFF,IPack)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有损伤的环境下具有损伤感知能力的动态RWA算法既能保持经典算法的优势又在阻塞率上具有优于经典算法的性能。
终端业务上下文的定义方法及业务模型
芮兰兰, 孟洛明, 邱雪松
2010, 32(3): 660-665.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81
摘要:
该文针对业务上下文仅关注业务质量较少考虑用户终端环境的现状,提出终端业务上下文的概念,为普适业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给出一种终端业务上下文的通用定义方法,该方法可以提取各类业务场景中终端环境的特征参数,使其形成可表示、可获知的上下文。提出基于终端业务上下文的业务模型,给出上下文的存储和使用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典型的普适业务接续场景验证了上述定义方法和业务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普适业务所需的上下文信息;基于该模型,业务平台能够动态适配异构的终端环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终端呈现和接续服务。
T-MPLS网络中承载电路业务的最佳包长问题研究
曹畅, 张永军, 石帅, 李彬, 黄善国, 张杰, 顾畹仪
2010, 32(3): 666-670.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90
摘要:
该文基于ITU-T所制定的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标准,对客户端承载基于电路交换类型的业务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了不同长度的电路业务分组对该业务延时和抖动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动态改变电路业务封装包长的方案。该方案根据业务接收端数据的时延和方差统计情况,来计算一定范围内合适的电路业务净荷长度并反馈给源端的业务适配模块进行调整。为分析该方案的有效性,利用OPNET仿真软件搭建平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与固定封装包长方案相比在业务抖动特性和传输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电路业务的承载要求。
一种非平稳网络链路丢包率层析成像方法
费高雷, 胡光岷, 钱峰
2010, 32(3): 671-676.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86
摘要:
现有网络链路参数估计方法大都假设网络链路状态在测量周期内是平稳的,不能获得网络链路参数的时变特征。该文提出了一种非平稳的网络链路丢包率层析成像方法。假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时窗内,丢包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用一个k阶可导的函数来描述;用网络层析成像的方法求得这些函数的k阶泰勒展开式;然后根据各时窗内的逼近结果,用反比距离加权估计整个测量周期内链路的时变丢包率。NS2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追踪链路丢包率的变化,且优于现有的网络链路丢包率层析成像方法。
延迟容忍移动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概率复制的数据传输策略及其性能研究
张可, 曾家智, 刘伟
2010, 32(3): 677-681.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62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复制的数据传输策略PRD(Probability Replication Delivery scheme)用于空间中间断连通的延迟容忍移动传感器网络(DTMSN)数据传输。PRD由选择复制策略和队列管理组成,前者根据节点将消息传递给汇聚点的可能性,选择下一跳进行复制传输;队列管理则利用引入传输概率及复制数的消息生存时间决定队列中消息丢弃原则。仿真分析表明,与现有的几种数据传输策略相比,PRD能以较低的数据复制数及传输延迟获得较高的数据传输成功率。
一种时间序列频繁模式挖掘算法及其在WSAN行为预测中的应用
万里, 廖建新, 朱晓民
2010, 32(3): 682-686. doi: 10.3724/SP.J.1146.2009.00300
摘要:
该文提出FPM(Frequent Pattern Mining)算法充分考虑频繁模式在时间序列中出现次数和分布。基于这些不同分布的频繁模式扩展MAMC(Mixed memory Aggregation Markov Chain)模型提出FMAMC(Frequent pattern based Mixed memory Aggregation Markov Chain)模型。将FPM和FMAMC应用到实际的智能楼宇项目中,证明和现有算法相比FPM算法具有较好的时间性能,FMAMC模型能够比MAMC模型更准确的预测WSAN节点行为。
低轨卫星网络中基于轨道分簇的密钥更新算法
张志强, 张永健, 王宇, 卢昱
2010, 32(3): 687-692. doi: 10.3724/SP.J.1146.2009.01085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轨道分簇的低轨(LEO)卫星网络密钥更新算法,即RAOC算法。该算法根据运行轨道特性对LEO卫星网络进行分簇,通过动态产生密钥更新发起节点和簇首节点完成LEO卫星网络的密钥更新。RAOC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密钥更新锁的密钥更新状态描述方法,以确保密钥更新的一致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目前LEO卫星网络基于地基测控网和天基测控网的密钥更新算法相比,RAOC算法能自主完成LEO卫星网络的密钥更新,并能提高LEO卫星网络密钥更新的效率。
一种基于DAA的强匿名性门限签名方案
甄鸿鹄, 陈越, 郭渊博
2010, 32(3): 693-699.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87
摘要:
针对目前大多数门限签名方案不能实现签名成员匿名或匿名效果比弱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带有子密钥分发中心的强匿名性(n, t)门限签名方案。方案主要基于可信计算组织在其v1.2标准中采用的直接匿名认证(Direct Anonymous Attestation, DAA)方案,以及零知识证明和Feldman门限秘密共享等技术实现。相较已有方案,该方案即使在签名验证者和子密钥分发中心串通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子签名的不可追踪性,也即可确保子签名成员的强匿名性。分析显示,方案除具有强匿名性外还具备签名子密钥不可伪造、子签名可验证以及一定的鲁棒性等特征。该方案在匿名表决等一些对匿名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中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基于无向图序列标注模型的中文分词词性标注一体化系统
朱聪慧, 赵铁军, 郑德权
2010, 32(3): 700-704.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14
摘要:
在中文词法分析中,分词是词性标注必须经历的阶段。为了能在分词阶段就充分利用词性标注的信息和减少两阶段错误的累计,最好的方法是将两个阶段,整合到一个架构中。该文以无向图模型为基础,将分词和词性标注有机地统一在一个序列标注模型中。由于可以采用更深层次的依赖关系作为特征,一体化系统在1998年人民日报语料上取得了97.19%的分词精确率和95.34%的词性标注精确率,是目前同类系统,在这一语料上取得的最好结果。
利用无损压缩降低循环冗余校验的错误漏检率及其电路实现
董刚, 杨海钢
2010, 32(3): 705-709.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55
摘要:
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确定格式的CRC校验码生成多项式,其错误漏检率基本为确定值。因此待检数据的长度越大,出现错误而不会被检测到的机会也就越多。为了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该文利用无损压缩霍夫曼算法缩短待测数据的长度,从而降低了数据出错之后不能被检测到的概率。并设计出相应的可靠性校验电路。与单纯使用CRC校验的方法相比,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将出错的几率下降为原来的万分之一以下。设计得到的电路模块可以作为VLSI中的可靠性电路模块(IP)加以利用。
一种宽带速调管中高次模式振荡的抑制
张志强, 王勇, 罗积润, 丁耀根
2010, 32(3): 710-713.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49
摘要:
该文描述了在一种S波段宽带速调管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高次模式振荡现象,分析了抑制这种振荡的可能方式,提出了一种抑制这种振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谐振腔结构,在基本不影响基模频率的前提下,使高次模式频率产生较大的改变,从而使该高次模式的振荡得到抑制。利用Ansoft HFSS模拟设计软件,对谐振腔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完成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利用改进设计的谐振腔,进行了速调管整管试验,有效地抑制了速调管中高次模式的振荡。
综述评论
FPGA器件设计技术发展综述
杨海钢, 孙嘉斌, 王慰
2010, 32(3): 714-727. doi: 10.3724/SP.J.1146.2009.00751
摘要: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短短二十多年里从电子设计的外围器件逐渐演变为数字系统的核心,在计算机硬件、通信、航空航天和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伴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进步,FPGA器件的设计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突破。该文在回顾FPGA发展历史的同时,对目前主流FPGA器件的前沿技术进行总结,并对新一代FPGA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研究简报
无源时差定位系统的静止目标聚类检测算法
袁罡, 陈鲸
2010, 32(3): 728-731.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20
摘要:
利用时差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特性,基于蚁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蚁群聚类检测算法,在不需要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实现了对静止目标的检测。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蚁群聚类检测算法能够有效检测静止目标并估计目标位置,系统对静止目标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罗兰C周期识别时频分析方法研究
朱银兵, 许江宁, 崔国恒, 马建国
2010, 32(3): 732-736.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29
摘要:
该文在分析罗兰C信号的STFT及WV时频变换表示基础上,仿真分析了天线输入端信噪比、天地波幅值比以及天地波相位差对罗兰C信号STFT及WV时频变换的影响。结果表明,罗兰C信号STFT及WV变换的峰值稳定,抗噪声性能强,但都存在多值性,而利用罗兰C信号WV变换的负峰值对应的频率点不同能够有效消除多值性,从而提出了基于WV变换的周期识别新方法。
-LFSR序列极小多项式性质研究
曾光, 杨阳, 韩文报, 范淑琴
2010, 32(3): 737-741. doi: 10.3724/SP.J.1146.2009.00061
摘要:
-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是基于字设计的,在安全性和效率上达到较好折衷的一种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输出序列的特征多项式为有限域上的矩阵多项式。该文利用有限域上矩阵多项式环的代数结构,给出了-LFSR输出序列极小多项式唯一的充分必要条件。
新型电控可重构天线阵全向单元设计
吕源, 沈学民, 刘会杰, 龚文斌
2010, 32(3): 742-746.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98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方向图可重构天线阵全向印刷单元天线。该天线由两对半波振子背靠背印刷在介质板上构成,结构简单紧凑。相对带宽达50%(VSWR2),在工作频带内,增益6.44 dBi,不圆度小于2.0 dB。文中给出了仿真设计结果和实测的电参数数据,两者有较好地一致性。本天线适用于WiMax(802.16)终端及WLAN基站或中继站天线。
一种任意窗函数的复数调制重叠变换的快速算法
葛云, 章东
2010, 32(3): 747-749. doi: 10.3724/SP.J.1146.2009.00204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任意窗函数的复数调制重叠变换(MCLT)的快速计算方法。针对输入信号长度为2M 的MCLT,该算法将其转化为长度为2M的II型离散 Hartley 变换,然后对后者运用快速算法。与现有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达到最少的算术运算量。
联合人体模型与块生长的人群目标分割
邓颖娜, 朱虹, 刘薇, 张晓丹
2010, 32(3): 750-754. doi: 10.3724/SP.J.1146.2009.00119
摘要:
人群目标的准确分割,是进行多相机联合目标跟踪与识别的关键。该文首先构造包含位置、尺寸、姿态信息的人体粗略姿态模型,并利用贝叶斯模型获得对应的目标模型。然后将前景区域利用分水岭算法划分为颜色分布一致的子块,通过位置和颜色约束解决遮挡目标的种子块选取问题。最后通过块生长获得每个目标区域。对于颜色相似子块,通过比较其产生的边缘能量确定其所属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能够实现对人群目标较精确分割,且对背景噪声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空时数据压缩算法
王雷春, 马传香
2010, 32(3): 755-758. doi: 10.3724/SP.J.1146.2009.00704
摘要:
针对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采样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冗余特点以及节能要求,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空时数据压缩算法ODLRST。ODLRST先在每个节点内进行消除时间冗余的数据压缩,再在节点汇集处对来自不同节点的数据消除空间冗余以进一步压缩数据。仿真实验证明,ODLRST能够极大地减少节点发送的数据量和网络中的通信流量,节省并平衡网络中的能量消耗。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增加协作传输及其能量效率研究
王绍青, 聂景楠
2010, 32(3): 759-762. doi: 10.3724/SP.J.1146.2009.01096
摘要:
该文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增加协作传输及其能量效率,解决了何时协作和协作的能效两个关键问题。导出了直接传输与协作传输的能效表达式,讨论了主要参数对协作传输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通信距离大于门限距离时,增加协作传输的能效优于直接传输的能效;通过优化所选中继节点的位置或调制阶数可以提高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