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科技部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期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简称AI4S)专项部署工作,致力于通过新兴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促进和革新各行业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这就需要在理论和应用上全面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革新和发展。为了从基础理论和行业应用上全面助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现阶段急需在人工智能的若干基础研究问题和技术应用上做出突破和革新。
为了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问题和面向不同行业的应用创新。《电子与信息学报》拟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进展及其应用”专题,现发布专题征文通知。
通用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
不确定人工智能
可信人工智能
可解释性人工智能
多模态人工智能
类脑人工智能
人机混合增强智能
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
物理知识启发的人工智能
情感智能
智能人机交互
视听感知智能理论与应用
面向生物医学工程的人工智能
面向生物特征识别的人工智能
智慧气象
智慧水利
智能通信
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海洋学
电力人工智能
智能交通系统
面向气候变化挑战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赋能的神经科学研究
新能源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材料开发
面向绿色建筑的智能建造
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
人工智能安全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问题
稿件类型要求:综述论文、研究性论文、数据集论文和科技评论文章,篇幅不做严格限制;
注:本刊可接收数据集论文(具体参考:《电子与信息学报》“数据论文” 征集通知)
投稿方式:登录《电子与信息学报》网站(http://jeit.ie.ac.cn/)注册投稿。投稿时请在作者留言一栏中注明“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进展及其应用“专题;
稿件格式:参照《电子与信息学报》论文模板(投稿指南、模板下载);
截稿时间:2023年9月30日;
稿件拟录用时间:2023年12月15日;
纸刊拟出版时间:2024年2月。
张军平(复旦大学)
贲晛烨(山东大学)
孙 强(西安理工大学)
朱霞天(英国萨里大学)
宗 源(东南大学)
复旦大学

张军平,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智能交通及气象预测。至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IEEE Transactions 系列 30余篇,包括 IEEE TPAMI(5), TNNLS, ToC, TITS, TAC, TIP 等。学术谷歌引用近6300余次,H指数38。著有科普书《爱犯错的智能体》(该书获得2020年中国科普创作领域最高奖)和畅销书《高质量读研》。
山东大学

贲晛烨,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奖获得者,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数据挖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子课题和1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等,近五年,累计科研经费1400万元。在IEEE T-PAMI、T-IP、T-CSVT、T-MM、PR、CVPR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2项,授权59项,转让3项。成果在宁夏银川监狱、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三监狱和江西省赣州监狱的个人谈话、心理矫治与智能审讯系统以及青岛两个社区的视频监控系统上成功应用,服务了社会治理,为平安中国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孙 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至博士,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通信学科副教授,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访问学者。IEEE会员,CIE/CICC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情感智能专委会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以及人机交互专委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专委会副秘书长和常委,陕西省电子学会图象图形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百人专家团专家。《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江苏省科技副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图像理解、情感计算、智慧气象及数字化工厂集成技术。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8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3项。出版学术专著《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图模型》和科普畅销书《感受与认知》,在国内知名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20多篇,EI检索30多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转让2项。Elsevier/Springer 出版社图书出版计划评审人。
英国萨里大学

朱霞天,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英国萨里大学视觉、语音和信号处理(CVSSP)研究中心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组副教授。他获得了2016年沙利文博士论文奖——自1998年以来,由英国机器视觉协会(BMVA)每年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博士毕业生颁发的最佳博士论文奖。作为三星剑桥人工智能中心的研究科学家,他开发了理解长视频中人类行为以及自然图像中目标的人工智能算法。他的工作已在世界领先的行业软件中获得商业化。发表了90多篇顶级会议(CVPR, ICCV, ECCV, NeurIPS, ICML, AAAI, IJCAI)和期刊学术论文(TPAMI, IJCV, TNNLS, PR),他引10000余次,h指数是43。
东南大学

宗 源,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情感计算、模式识别、语音信号处理,特别关注面部表情/微表情分析、语音情感识别与情感语音生成/转换、多模态行为信息融合及其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方面的应用研究,在TAFFC/TIP/TKDE/TASLP等IEEE汇刊以及AAAI/IJCAI/ACM MM等CCF A类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Google Scholar总引用24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2019年ACM ICMI EmotiW国际情感识别大赛冠军、2020年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市2020年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择优资助等荣誉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