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案的选题应紧贴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专题编委会负责策划并执行整个专题的组稿约稿工作,一般包括(不限于):专题名誉主编、专题主编、专题执行主编、专题编委等。
专题主编主要负责专题的约稿和学术质量。专题主编应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一定造诣和影响力,一般应为正高职称。专题主编亲自撰写的优秀专题论文将快速发表、稿酬从优。
可设专题名誉主编,一般为院士或国家级领军人才。
建议设置专题执行主编,负责执行落实约稿计划,发挥组稿约稿的核心作用,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推进专题组稿顺利进行。
建议设置专题编委,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位,应为该方向国内代表团队的专家。专题编委原则上要在组稿、约稿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团队要贡献相应投稿。
专题论文包括研究论文、综述、专家观点、数据集等论文形式,研究论文应具有较强的原创性,综述具备相当的广度、深度和前瞻性。
专题论文中,特约论文比例至少占据50%以上,学术质量应高于学报平均标准,特邀专家稿件应署明一作或通信作者。专题论文数量一般大于8篇,若超过20篇可考虑以专刊形式出版。
专题和专刊文章全部正刊出版,正常进入收录数据库。
说明:为适应数字化转型与传播创新,学报鼓励多元化投稿形式,包括学者观点、行业长综述、前沿热点专题/专刊、数据集论文等。学报支持代码开源出版,鼓励作者提供论文的多语言版本,并依托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平台,支持附加代码、数据集、视频演示等多媒体内容,顺应“可重复研究”趋势。投稿时如遇文件大小限制,可联系编辑部。
申请者需提交专题方案(方案模板下载),包括:选题背景介绍、主要征稿小方向、专题编委会简介、计划论文数量、计划约稿对象、计划出版时间等内容。
专题申报方案请发送到邮箱:qchen@mail.ie.ac.cn,
邮件主题请注明:《电子与信息学报》2025年专题征集+姓名。
截止日期:2025年4月30日(特殊情况可适当延迟)。
陈倩,电话:010-58887066。
期刊简介与投稿指南
简介:《电子与信息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文领军”期刊,创刊于1979年(原《电子科学学刊》),是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原中科院电子所)主办的电子与信息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科技成果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报目前为单月刊,篇均审稿周期26天,年发文量500篇左右。历经40余年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电子与信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文科技期刊之一,代表行业发声的学术媒体与交流平台。
学报目前被ESCI(领域中文唯一), EI Compendex, Scopus, CSCD,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等主流数据库收录。
本刊重点报道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芯片与传感器设计;数字与阵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与物联网;电子对抗、雷达、声呐与导航;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密码学与信息安全;计算机技术;医工结合以及其他电子与信息相关交叉学科等。
投稿指南:具体参考
▌本文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公众号(ID: dzyxxxb)
本文系《电子与信息学报》独家稿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欢迎评论、转载,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