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征文 | “面向超大规模连接的6G新型多址接入”专题

发布日期: 2023-03-27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征文通知“面向超大规模连接的6G新型多址接入”专题

6G移动通信网络亟需多址接入技术的不断演进以满足万物互联需求。6G时代的设备连接数将达到107/km2,传输峰值速率也将突破1 Tbps。

为满足6G超大规模的设备接入和海量的数据传输,新型多址接入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有限的资源块(如时域、频域、码域和功率域资源)以容纳多个用户。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型多址接入需要融合新的概念并挖掘全新通信范式,突破对资源正交分配的限制,以期实现更高的网络连通性和频谱效率。

此外,随着网络传感和人工智能逐渐成为6G移动网络中超越传统通信的新兴使用场景,这类延迟敏感的物联网应用(如工业4.0和智能机器人)和面向任务的通信迫切需要高效的多址接入范式。

为充分发挥6G新型多址接入技术的潜力,现阶段仍存在若干基础研究问题和传输设计问题亟待解决。

2024年,电子与信息学报拟推出“面向超大规模连接的6G新型多址接入”专题,本期专题旨在探索与研究面向超大规模连接的6G新型多址接入技术,并邀请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做出创造性贡献。

1.专题主编

 吕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叶迎晖,西安邮电大学 副教授

 赵楠,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刘元玮,伦敦玛丽女王大学 副教授

 丁志国,曼彻斯特大学 教授

2.征文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

○大规模/随机接入技术

○新型多址接入信息理论与性能极限

○基于新型多址接入的通感一体化理论

○同步与异步多址接入技术

○无授权/半授权传输的多址接入

○massive MIMO/RIS赋能的多址接入技术

○新型多址接入赋能的移动边缘计算、空中计算

○AI增强的新型多址接入技术

○面向信息年龄的新型多址接入

○新型多址接入赋能的语义通信

○零功耗的反向散射/共生多址接入

○网络架构及传输机制

○系统级仿真及原型机开发

○编码/调制方案及性能分析

○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的新型多址接入

○新型多址接入的物理层安全及隐蔽通信

○基于新型多址接入的卫星通信、水声通信、无人机通信

3.投稿要求

稿件类型要求:论文为中文稿件,篇幅不作严格限制;

注:本刊可接收数据集论文(具体参考:《电子与信息学报》“数据论文” 征集通知

投稿方式:登录《电子与信息学报》网站(http://jeit.ie.ac.cn/)注册投稿。投稿时请在作者留言一栏中注明“面向超大规模连接的6G新型多址接入”专题;

稿件格式:参照《电子与信息学报》论文模板(投稿指南、模板下载)

截稿时间:2023年12月15日;

稿件拟录用时间:2023年2月30日(录用后网络版即可在线出版);

纸刊拟出版时间:2024年6月。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

2023年3月15日


专题主编团队


吕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正交多址接入、智能超表面、共生无线电、隐蔽通信和物理层安全等。在领域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800余次,其中,3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为第一作者获得2021年IEEE ICCC最佳论文奖,2022年入选斯坦福大学“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担任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客座主编、IEEE IOT-AHSN TC Newsletter和Frontiers in Computer Science编委。


叶迎晖,西安邮电大学副教授

陕西省科协青年托举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通信学会人工智能与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铁一院项目等横纵项目8项。至今在IEEE Transactions/Journal/Letters、IEEE ICC/GLOBECOM/VTC、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上共发表/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3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359次, 2022年入选斯坦福大学“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Physical Communication、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编委,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等多个SCI期刊客座主编/编委,先后获得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多个期刊的年度优秀审稿人称号。

赵楠_cr.png

赵楠,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从事无线通信与网络方向研究。曾获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担任《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中国科学-信息科学》青年编委、《电子学报》青年编委、《电信科学》编委,以及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10余个国际知名期刊编委


刘元玮,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副教授

从事非正交多址接入、智能超表面、通信感知一体化、机器学习等方向研究。曾获全球高被引科学家、IEEE通信学会杰出青年研究员奖、IEEE通信学会SPCC技术委员会早期成就奖、IEEE通信理论技术委员会早期成就奖、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青年科学家、IEEE车辆技术学会杰出讲师。学术成果发表于PIEEE/JSAC/TWC/TCOM等国际权威期刊,谷歌学术引用14000余次,h指数为54。创立了IEEE通信学会下一代多址接入专委会,并担任学术主席。担任国际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高级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编委。



丁志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

IEEE Fellow。于2000年、2005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取得学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主要从事B5G网络、博弈论、协作通信网络及统计信号处理方向研究。曾获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欧盟玛丽·居里学者、IEEE TVT杰出编委、IEEE海因里希·赫兹奖、IEEE杰克·纽鲍尔纪念奖、IEEE信号处理快报最佳论文奖、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研究奖、IEEE SPCC技术表彰奖、IEEE通信协会杰出讲师。担任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领域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编委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3-03-27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