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专题征文 | “面向泛在互联的超可靠低时延卫星通信”

发布日期: 2024-06-03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专题征文 | 面向泛在互联的超可靠低时延卫星通信



图片


万物互联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全时、全域的立体连续服务覆盖。传统地面通信网络部署周期长、成本高,显著受限于地理环境限制,难以满足全球泛在服务覆盖需求。为实现面向万物互联的泛在连接,卫星通信因其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组网灵活性高、对地形因素不敏感等技术优势,是下一代无线通信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然而,卫星通信由于路径损耗高、遮蔽效应显著,其传输时延较大。此外,由于星载计算能力、存储资源受限,电磁环境复杂,网络拓扑高动态等因素,卫星通信多普勒频偏显著、服务可靠性较低。

为满足卫星互联业务的低时延与高可靠需求,支持时空分布随机、业务类型多样的万物互联应用,亟待开展融合卫星通信的系统架构、多址方案以及协作机制等技术研究。为充分发挥卫星通信在万物互联的技术潜力,现阶段仍存在若干基础研究问题和架构设计问题亟待解决。

本期专题旨在探索与研究面向泛在万物互联的超可靠低时延卫星通信技术,并邀请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做出创造性贡献。

一 征稿范围
  • 卫星网络服务架构设计分析

  • 卫星网络资源分配

  • 新型天线赋能的卫星通信

  • 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编码/调制方案及性能分析

  • 绿色卫星通信

  • 卫星光通信

  • 基于太赫兹的卫星通信

  • 系统级仿真及原型机开发

  • 卫星通信中的物理层安全及隐蔽通信

  • 卫星网络中的大规模/随机接入技术

  • 基于无授权/半授权多址技术的卫星通信

  • AI增强的新型卫星通信

  • 面向信息年龄的卫星通信

  • 移动边缘计算赋能的卫星通信

  • 基于卫星通信的通感一体化理论

  • 同步与异步卫星通信

  • 异构多层卫星网络

  • 天地一体网络架构设计

  • 卫星通信中的移动性管理

  • 卫星通信中的干扰管理

二 时间计划
  • 截稿日期: 2025年1月31日

  • 录用通知: 投稿后2个月内

  • 网络出版: 录用后1个月内

  • 预计出版: 2025年5月

三 征稿要求

四 专题主编

  • 杨龙 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徐勇军 教授(重庆邮电大学)

  • 吕璐 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 靳一 研究员(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贾敏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题主编团队简介:

杨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领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隐蔽通信、信号特征提取与识别、移动边缘计算、无线缓存网络、非正交多址接入、无线物理层安全,空间安全组网、信号特征提取与识别、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等。


徐勇军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反射面、卫星通信、异构网络、反向散射通信、通感一体化、车联网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担任《电子与信息学报》、Physical communication等期刊编委。


吕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非正交多址接入、智能超表面、共生无线电、隐蔽通信和物理层安全等。担任《电子与信息学报》、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等期刊编委。


靳一,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空间高速数传和激光通信技术研究。担任《电子与信息学报》、《宇航学报》等期刊编委。


贾敏,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面向万物互联的星地立体网络智能认知通信研究。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4-06-03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