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硅工艺发展接近物理极限,晶体管再变小成为难题,摩尔定律面临失效,半导体行业迎来了后摩尔时代。自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受到美国持续的科技封锁,包括中芯国际、华为在内的100多家科技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严重阻碍了我国芯片行业的发展。先进封装、RISC-V架构、存内计算、EDA、芯片容错设计等技术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的重要颠覆性技术。因此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性能突破的创新技术或将成为我国芯片行业实现自主可控、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2021年5月14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题讨论了“面向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潜在颠覆性技术”。
为展示国内在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22年《电子与信息学报》拟推出“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颠覆性技术”专题,现发布专题征文通知。
倪天明 副教授(安徽工程大学)
杨 帆 教授(复旦大学)
卓 成 教授(浙江大学)
张跃军 副教授(宁波大学)
黄 海 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
包括但不限于
⑴ 3D/2.5D/Chiplet芯片技术
⑵ 新型架构设计技术
⑶ 感存算一体化芯片技术
⑷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技术
⑸ VLSI可测性、可靠性、容错技术
⑹ 专用处理器技术
⑺ 新型存储器与应用技术
⑻ 信息安全芯片设计技术
⑼ 近似计算电路与系统技术
⑽ 其他相关技术
稿件类型:可以为综述、论文、简报等形式的中文稿件,篇幅不作严格限制。
投稿方式:登录电子与信息学报网站 (http://jeit.ie.ac.cn)注册投稿。投稿时请在 作者留言一栏 中注明“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颠覆性技术”专题。
稿件格式:参照《电子与信息学报》论文模板(投稿指南、模板下载)。
截稿时间:2022年3月31日
网络出版:投稿后2个月左右录用即可排版网络首发出版
纸刊刊出:约2022年8月
倪天明 副教授
安徽工程大学
《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Microelectronics Journal编委,安徽省青年皖江学者,CCF-腾讯犀牛鸟基金获得者,安徽工程大学中青年拔尖人才,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集成电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联盟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电子学会/自动化学会会员,广东省人才/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集成电路可测性/可靠性和可制造性设计、三维集成电路容错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抗辐射加固设计、硬件安全等,发表SCI/EI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 Computers, IEEE Trans. Computer-Aided Design, IEEE Trans. VLSI Systems, IEEE Trans. Circuit and Systems等领域内权威期刊IEEE/ACM Trans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CCF-腾讯犀牛鸟基金、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CSTIC 2021)的invited talk speaker,第27届IEEE Asian Test Symposium(ATS 2018)出版主席,CCF CFTC 2021集成电路测试Session Chair和三维集成电路论坛主席。
杨 帆 教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已在本领域的权威国际期刊和会议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CAS I、IEEE Transactions on CAD、IEEE Transactions on VLSI、IEEE/ACM DAC、FPGA、ICML 等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2012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第3完成人)。获2018年Integration, the VLSI Journal最佳论文奖,获DAC'2014, ASPDAC'2017, DAC'2017最佳论文提名。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卓 成 教授
浙江大学
青年千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A类研究员、博导,美国圣母大学访问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特聘专家,IEEE高级会员,IET Fellow。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获学士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集成电路设计和设计自动化,包括3D芯片,低功耗设计,电源及信号完整性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迄今共发表100余篇业内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论文,曾获得ACM SIGDA技术领袖奖,DAC'16、CSTIC'18,ICCAD'20,VTS'21等多个最佳论文提名,2017年JSPS Invitation Fellowship, DAC系统设计大赛第二名及第三名,2019年信息学部青年创新奖,2020年浙江大学十大学术进展提名奖。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TCAD)编委,ACM Transactions on Design Automa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s(TODAES)编委,Elsevier Integration, the VLSI Journal编委,IET Cyber Physical System: Theory & Application客座编委,现任或曾任多个业内知名会议组织委员会/程序委员会的成员及主席。
张跃军 副教授
宁波大学
博士生导师,《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宁波市拔尖人才,宁波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硬件安全、多值逻辑、低功耗SoC、忆阻型神经形态计算芯片,发表SCI/EI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TED、IEEE-TVLSI、IEEE-CJECE、IET-CDS、OE、ASSCC、AsianHOST等领域内权威期刊与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IEEE/IET期刊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担任CCF CFTC 2021硬件安全论坛Session Chair。
黄海 副教授
哈尔滨理工大学
《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黑龙江省优青,中国密码芯片专业委员会委员,CCF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委会首届委员,黑龙江省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计算机协会嵌入式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东北EDA协会副理事长,清华校友总会集成电路专业委会委员。主要从事信息安全、可重构计算及VLSI设计等研究工作,在IEEE TCAD、IEEE SPL、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IEEE VLSI、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Microelectronics Journal、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和JCAD&CG等发表SCI检索或EI检索科研论文50多篇;申请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基金优秀青年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等教学综合改革项目10余项。组织承办了中国密码学会2020年密码芯片学术会议,并担任TPC主席;担任国内外学术期刊IEEE TCAS-I、TVLSI、电子学报、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审稿专家以及省内外科研项目评审专家。
美 编:马秀强
校 对:余 蓉、刘艳玲
审 核:陈 倩
声 明
本文系《电子与信息学报》独家稿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迎评论、转载和分享本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电子与信息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佳文
新闻
《电子与信息学报》对河南省稿件免除一切费用!
征文
系列
“E家之言”系列论坛第1讲
为促进学术交流,拉进编辑团队和作者、读者、专家之间的距离,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年开通4个微信学术讨论群:
电路与系统技术
通信与信号信息处理
自动化与模式识别
网络与信息安全
订阅号输入关键词“微信群”,可加编辑部微信邀请入群(告知编辑您的意向群),进群后请更改昵称为“真实姓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