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第四届电子与信息前沿学术会议在杭州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 2025-06-10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5年6月6日至8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电子与信息学报》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 ( 学院)、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杭州钱塘信息高等研究院和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等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承办的第四届电子与信息前沿学术会议在杭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面向未来产业的智能系统”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百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的近500位专家学者,共同擘画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发展新图景。


吴一戎研究员、付琨研究员、陈积明教授分别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李文钧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一戎研究员、院长付琨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陈积明教授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在欢迎与会代表的同时,深刻阐述了智能系统在未来产业变革中的战略地位,呼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尹浩研究员(军事科学院)为学报2024年度优秀编委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吴汉明教授(浙江大学)为最具传播影响力优秀论文作者颁发获奖证书


张平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崔铁军教授(东南大学)为学报优秀审稿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电子与信息学报》主编付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为学报新增编委代表颁发聘书


在《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主任陈倩副研究员主持的特别环节中,大会公布并颁发了《电子与信息学报》2024年度优秀编委、最具传播影响力优秀论文、优秀审稿人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并为新增选编委代表颁发了编委聘书。


随后,大会特邀报告环节拉开帷幕,尹浩研究员、张平教授、吴汉明教授、陈云霁研究员、仇旻教授及郭荣斌研究员通过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从通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微纳及电子测量等方面,与参会代表探讨了科研与业界的智能系统关键技术。大会报告由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付琨研究员分别主持,现场反响热烈,掌声不断。


尹浩研究员(军事科学院):《移动信息网络发展若干思考》


张平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ComAI》


吴汉明教授(浙江大学):《集成电路专用垂直模型的想法》


陈云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人工智能到处理器芯片》


仇旻教授(西湖大学):《增强现实(AR)中的微纳光学技术与展望》


郭荣斌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一研究所):《电子测量技术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


6月7日下午,三大专题论坛成功召开,来自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芯片技术、智能感知、智能系统安全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芯片与异构集成”专题论坛聚焦三维存算一体AI芯片、新型铁电器件、RISC-V处理器、稀疏计算、先进封装EDA等前沿议题。北京大学叶乐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韩根全教授、知合计算孟建熠博士等十余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涵盖从底层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创新。其中,存算一体芯片、亚纳秒非易失闪存、3DIC Signoff挑战、AI驱动的EDA工具等话题引发热烈讨论,为行业提供了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智能感知与微系统”专题论坛聚焦毫米波集成电路、压电异质集成、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太赫兹探测器、自供能微系统、星载智能芯片、MEMS技术及类脑计算芯片等热点议题。华南理工大学章秀银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欧欣研究员、复旦大学曾晓洋教授等十余位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突破。其中,面向未来通信的射频声学滤波器、多传感融合自供能系统、星载智能感知芯片等创新方向备受关注,为智能感知与微系统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智能系统与安全"专题论坛汇聚了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顶尖高校及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能系统与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分享了智能超材料在电磁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应用,Rokid副总裁王俊杰展示了AI+AR人机交互的创新实践。清华大学高飞飞教授重点介绍了数字孪生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的最新突破,南京邮电大学张吉良教授则深入探讨了硬件安全芯片的关键技术。论坛下半场,西湖大学范迪夏研究员展望了水下机器人的未来发展,中兴通讯赵亚军总工程师分享了6G智能超表面的最新进展。西北工业大学戴玉超教授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董哲康副教授分别就动态场景三维重建和多模态智能感知等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为智能系统与安全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AI、6G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安全与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6月6日晚,《电子与信息学报》第九届编委会第四次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在复旦大学曾晓洋教授主持下,50余位编委围绕期刊发展战略展开深入研讨。学报主编付琨研究员强调:"要将学报打造成为中国电子与信息领域的旗舰期刊,必须坚持学术引领、服务创新的办刊理念。"与会专家就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建设高水平审稿人队伍等议题达成重要共识。



学报编辑部主任陈倩在会上全面汇报了《电子与信息学报》近半年取得的各项进展和出版情况,总结了学报近期的革新举措以及发展面临的问题。随后,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北京大学叶乐教授、浙江大学杨照辉教授等编委代表踊跃发言,对学报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多项宝贵意见。多位编委代表发言表示会认真对待编委工作,勇担编委责任,通过专题专刊、撰稿约稿等宣传期刊,。中兴通讯赵亚军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吴泳澎教授等新入选编委代表也纷纷发言,提出要努力做好任期工作,完成编委任务。最后,主编付琨研究员做总结发言,感谢编委专家对学报的支持,倡导继续支持学报发展,希望编辑部认真总结会议内容,努力将学报建设成引领性的卓越期刊。



本次会议通过6场主旨报告、3大专题论坛、30余场学术与业界前沿报告,系统梳理了电子与信息领域,尤其是智能系统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汇聚了电子与信息领域的顶尖学者和业界代表,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近5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深入探讨了智能芯片、感知技术、系统安全等前沿方向,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有力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中国电子与信息产业的发展。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5-06-10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