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5日,以"智联万物 跨界创新"为主题的第三十五届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术大会(CSCAS 2025)在江苏南京召开。本届大会由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学报》承办。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为此次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鼎力支持。
领导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肖甫主持。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一戎、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付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冯少东以及江北新区管委会领导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辞。
崔铁军 (东南大学)《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物理-器件-系统-芯片》
刘胜 (武汉大学)《芯片异质异构集成与封装》
陈关荣 (香港城市大学)《从洛伦茨系统到非双曲混沌系统》
许进 (北京大学)《一种专用于求解NP-问题的计算机⸺探针计算机》
施毅 (南京大学)《二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龙桂鲁 (清华大学)《感知窃听的通信》

潘成胜 (南京邮电大学)《智能指挥控制网络理论与技术》
大会设置专家特邀报告、专题论坛两大板块。主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付琨、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蔡志匡分别主持,特邀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武汉大学刘胜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北京大学许进教授、南京大学施毅教授、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南京邮电大学潘成胜教授分别带来7场精彩报告,内容涵盖新型材料与器件、类脑计算、复杂系统与安全通信等电路与系统关键领域。

围绕行业关注的核心方向,大会设立五个专题论坛:人工智能电路与系统、6G 移动通信先进技术、半导体光电子芯片及系统集成、硬件安全芯片、雷达探测感知,共展开30余场学术及产业前沿报告,系统呈现电路与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突破。论坛议题涵盖人工智能芯片设计、6G通信架构、类脑计算、硬件安全、智能感知系统集成等重点方向,既聚焦关键技术,也紧扣未来产业需求。
同期,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成功召开第十届委员会首次工作会议。会议由分会主任委员王宇主持,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吴一戎(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发表致辞,近40位委员代表共同参与,学会学术交流处余文科处长列席会议。会议期间,分会总干事陈倩系统汇报了第十届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与会代表围绕会员发展体系构建、品牌学术活动打造、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科技成果评价标准优化以及科普能力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经过充分交流,会议形成多项重要共识,并初步拟定了下一阶段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计划。
本次大会凸显产教融合特色,通过政产学研用多维度协作,关注前沿技术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加速基础研究向产业应用转化的全链条推进,积极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来自全国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优秀企业的近千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和青年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