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建刊至今,《电子与信息学报》已经陪伴大家43年了,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的风雨征程,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本刊将发布第一个正式 logo。我们将以崭新的面貌深耕自身发展,继续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讨论,促进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为我国的电子与信息科学发展服务,为人类的科学发展服务。
本 logo 为编辑部自行设计,由“电子(electronics)”以及“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英文首字母“e”和“i”组成篆体字“电”,其中“i”顶部的圆环,可表示多重含义:华莱士的科学环、集成电路的过孔、信号中的波…… 古人对圆的研究历史,即是认识世界和科学的开始,古埃及人、墨子、欧几里得……
简洁的设计语言,贴切的内容表达,代表着我们的信念与坚持:博采众长,审慎笃行,继往开来,自强不息!

『 电 』
——马秀强
古陆的硅铝层在寂静的洋面低语
划破天空的光影跃跃欲试
冰川、洪水和热带雨林
偶然、永恒和分崩离析
当第一个火星在石间迸发
当第一支火把照亮兽皮
当绳子记载着日月星辰
当他们在奔跑中站起
电光火石已经在书写历史
苍穹浩瀚,龙光牛斗
当王充写下顿牟掇芥
当富兰克林放飞风筝
当穆欣布罗克捉到第一个电荷
当汤姆生发现电子还有正负
当图灵吃下那一口苹果
当基尔比做成第一颗集成电路
人类从未停止发现和追求
科学也从未停止沉浮
有人憎恨它,在杀戮中沉湎黑暗
有人热爱它,在谈笑中走进大火
被审判、被证明
被毁坏、被拯救
它善变而永恒,给文明以温度
它缓慢而冷静,歌万物之灵动
电子照亮伟大行程
信息连接古今亡兴
战火与和平不会轻易消失
硅基和碳基也是
科学与文明注定氤氲馥郁
万物互联亦同
我们回望历史
我们铭记英雄
我们为科学干杯
我们为人类前行
在地下,在城市
在海洋,在星空
一切就如亿万年前的那一道闪电一样
充满神奇和力量
充满希望和光明
2021-06-25

美 编:马秀强
校 对:余 蓉、刘艳玲
审 核:陈 倩
声 明
本文系《电子与信息学报》独家稿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迎评论、转载和分享本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电子与信息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广大的J粉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与支持!
为打造电子与信息领域代表行业发声的专业学术媒体,开拓微信推文内容的学术广度与深度,现面向电子与信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公开征集新媒体文案(稿酬另议)。素材可以包括(不局限于)以下若干类型:
国际前沿顶刊论文成果解读;
团队重要成果介绍;
电子与信息技术或产业发展的观点看法;
著名科学家的人物访谈;
电子、信息学科的科普讲解;
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介绍;
重要学术活动宣传和推广;
个人科研心路历程或二三趣事;
发表论文的心得体会分享;
提交文案形式可以是图文或视频,欢迎关心我们的广大读者、作者和专家随时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感谢大家一路见证和陪伴我们成长,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往期回顾
6G?物联网?别急,如何以较低成本保证带限非平稳环境下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可能更亟需解决

促进学术交流,拉进编辑团队和作者、读者、专家之间的距离,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年开通4个微信学术讨论群:
电路与系统技术
通信与信号信息处理
自动化与模式识别
网络与信息安全
订阅号输入关键词“微信群”,可加编辑部微信邀请入群,选择您的意向群,进群后请更改“真实姓名+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