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公众号征文通知

发布日期: 2021-06-28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公众号征文通知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

投稿 (1).jpg

为不断开拓微信推文内容的学术广度与深度力争打造电子与信息领域代表行业发声的专业学术媒体,更好地普及和传播电子与信息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分享科学价值、激发广大从业者用文字传播科学的热情,《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公众号现面向电子与信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广泛征集新媒体文案(稿酬另议),具体要求如下:

征文具体要求
01
征集对象

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广大从业者:包括专家学者、教师、企业职员、在校研究生等相关人员。

02
文案主题

文案主题可以包括(不局限于)以下若干类型:

  • 国际前沿顶刊论文或经典论文的成果解读;

  • 自己团队科学研究内容和已发表文章的介绍;

  • 电子与信息技术或产业发展的观点看法;

  • 电子与信息相关的原创精品基础课程视频或PPT;

  • 电子与信息相关方向的原创科研报告视频或PPT;

  • 著名科学家的人物访谈

  • 电子、信息学科的科普文化推广

  • 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介绍

  • 电子与信息相关院校和实验室的招聘信息

  • 重要学术活动宣传和推广;

  • 个人科研心路历程或二三趣事;

  • 发表论文的心得体会分享;

文案素材不局限于上述类别,我们欢迎一切好的有内涵、有启发性的分享!

03
内容要求

(1)内容的健康性

作品主题内容必须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不涉及商业宣传。格调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涉及色情、暴力、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保密等内容,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相抵触。

(2)内容的原创性

作者承诺作品的原创性,所使用信息和图片等版权无争议。

(3)提交的相关素材

文案需要图文并茂,除文字以外,我们鼓励视频等创新性形式的作品。

(4)关于科普文化推广

可以是对电子与信息领域前沿性研究、进展、话题的科普解读和评述,也可以是对社会谣言、误区的粉碎,还可以是对社会突发热点事件中的科学知识的分享,内容兼具科学性、前沿性或热点性,以及趣味性。

也可围绕电子与信息领域的科学人物、科学思想和科学史,可以是历史上鲜为人知又有启发意义的科学故事,也可以是对知名科学人物的访问访谈、科普报告整理,还可以是针对科学与社会的某一争论性问题的观点阐释等,力求具有思想深度和传播分享价值。

04
投稿方式

(1)方式一:加学科编辑微信

请加微信号:chenqianivy,并备注“微推投稿”。私信与学科编辑联系。

(2)方式二:邮箱投稿

作品发送至邮箱:cdxb@cau.edu.cn。文件名:微信征文-姓名-单位,请务必在邮件主题处标明:“微信征文”。

所有作品需在文末附以下内容,要求准确无误,便于后续联系。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个人简介(50字以内)、联系方式(包括邮箱、电话、微信)。

05
录用流程

《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将对所有来稿进行审核、编辑,来稿即视为同意在《电子与信息学报》公众号(包括视频号)传播,一经采纳,将在《电子与信息学报》公众号(包括视频号)进行发布。

06
奖励机制

每篇录用微推,除基本稿费之外,《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将参考稿件质量、微信推文阅读量、浏览量、可读性、创新性等,对作者给予额外鼓励。


特别提示

本通知长期有效,欢迎有意向的老师同学随时与编辑部联系沟通!

本通知的最终解释权归《电子与信息学报》编辑部所有!

美 编:陈 倩

校 对:马秀强、余 蓉、刘艳玲

审 核:陈 倩

声 明

本文系《电子与信息学报》独家稿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迎评论、转载和分享本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电子与信息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1-06-28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