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7(8): 1994-1999.
doi: 10.11999/JEIT141635
刊出日期:2015-08-19
该文分析了He等人(2014)提出的无证书签名方案和Ming等人(2014)提出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的安全性,指出Ming方案存在密钥生成中心(KGC)被动攻击,He方案存在KGC被动攻击和KGC主动攻击。该文描述了KGC对两个方案的攻击过程,分析了两个方案存在KGC攻击的原因,最后对Ming方案提出了两类改进。改进方案不仅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也保持了原方案聚合签名长度固定的优势。
2007, 29(4): 892-894.
doi: 10.3724/SP.J.1146.2005.01076
刊出日期:2007-04-19
关键词:
安全性;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恶意攻击
最近Yi等(2002)提出了一个用于多媒体加密的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协议。协议建立在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协议和RSA公钥密码体系之上。Yi等分析了协议的安全性,并认为该协议对于恶意攻击是鲁棒的。然而,本文证明该协议对于某些攻击如伪造秘密信息和篡改交换消息是脆弱的,并分析了该协议受到这些攻击的原因。本文指出由于该协议内在的缺陷,该协议可能难于改善。
1997, 19(1): 137-140.
刊出日期:1997-01-19
本文给出了一种高精度的稳定的色散边界条件(DBC),可应用于传输线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分析之中。我们用一个新的二阶差分式代替了边界条件中的微分算子。与P。Y。Zhao等人(1994)提出的色散边界条件相比,本文中的边界条件具有相同的绝对稳定特性,但具有更好的吸收性能。
2015, 37(8): 1971-1977.
doi: 10.11999/JEIT141604
刊出日期:2015-08-19
为了分析ZUC序列密码算法在相关性能量分析攻击方面的免疫能力,该文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了提高攻击的针对性,该文提出了攻击方案的快速评估方法,并据此给出了ZUC相关性能量分析攻击方案。最后基于ASIC开发环境构建仿真验证平台,对攻击方案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成功恢复48 bit密钥,说明ZUC并不具备相关性能量分析攻击的免疫力,同时也证实了攻击方案快速评估方法的有效性。相比Tang Ming等采用随机初始向量进行差分能量攻击,初始向量样本数达到5000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差分功耗尖峰,该文的攻击方案只需256个初始向量,且攻击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