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7(8): 1994-1999.
doi: 10.11999/JEIT141635
刊出日期:2015-08-19
该文分析了He等人(2014)提出的无证书签名方案和Ming等人(2014)提出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的安全性,指出Ming方案存在密钥生成中心(KGC)被动攻击,He方案存在KGC被动攻击和KGC主动攻击。该文描述了KGC对两个方案的攻击过程,分析了两个方案存在KGC攻击的原因,最后对Ming方案提出了两类改进。改进方案不仅克服了原方案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也保持了原方案聚合签名长度固定的优势。
2009, 31(11): 2677-2681.
doi: 10.3724/SP.J.1146.2008.01421
刊出日期:2009-11-19
Shao(2007)提出了一种故意时延的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结构(V-BLAST)系统,但是其中提出的迫零检测算法并不是满足迫零准则下的最优算法。本文直接从接收天线处的未采样连续信号数学模型分析入手,利用泛函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该系统最优的迫零检测算法,理论和仿真都表明该算法优于Shao提出的迫零算法。本文的工作对进一步研究这种新型的故意时延的V-BLAST系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2015, 37(8): 1971-1977.
doi: 10.11999/JEIT141604
刊出日期:2015-08-19
为了分析ZUC序列密码算法在相关性能量分析攻击方面的免疫能力,该文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了提高攻击的针对性,该文提出了攻击方案的快速评估方法,并据此给出了ZUC相关性能量分析攻击方案。最后基于ASIC开发环境构建仿真验证平台,对攻击方案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成功恢复48 bit密钥,说明ZUC并不具备相关性能量分析攻击的免疫力,同时也证实了攻击方案快速评估方法的有效性。相比Tang Ming等采用随机初始向量进行差分能量攻击,初始向量样本数达到5000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差分功耗尖峰,该文的攻击方案只需256个初始向量,且攻击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