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志坤, 崔津赫, 王伟, 陈智斌, 郭云飞. 一种基于柔性形变天线的极化波束在线重构技术.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4, 46(6): 2533-2541.
doi: 10.11999/JEIT240070 |
[2] |
冯友宏, 张彦峨, 董国青. 基于分布式智能反射面的物理层安全通信研究.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3, 45(6): 2081-2088.
doi: 10.11999/JEIT220659 |
[3] |
王晓亮, 施宇翔, 何炜琨. 知识与数据联合驱动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动态雷达散射截面统计模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3, 45(11): 3887-3895.
doi: 10.11999/JEIT221242 |
[4] |
杨杰, 季新生, 王飞虎, 金梁, 杨金梅. 窃听者随机分布下智能反射面辅助的MISO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2, 44(5): 1809-1818.
doi: 10.11999/JEIT210209 |
[5] |
李建军, 尹鹏飞, 赵现斌. 一种星载通信混合反射面天线的设计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 42(11): 2621-2628.
doi: 10.11999/JEIT190564 |
[6] |
马杰, 张绣丹, 杨楠, 田亚蕾. 融合密集卷积与空间转换网络的手势识别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8, 40(4): 951-956.
doi: 10.11999/JEIT170627 |
[7] |
伍洋, 杜彪, 刘肖萌, 金乘进, 甘恒谦, 龚书喜. 焦面场分析与相控阵馈源设计.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3, 35(5): 1236-1240.
doi: 10.3724/SP.J.1146.2012.01059 |
[8] |
刘肖萌, 高文军, 邓云凯. 有限扫描反射面天线相控波束重构技术.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2, 34(2): 481-486.
doi: 10.3724/SP.J.1146.2011.00593 |
[9] |
高翔, 李超, 谷胜明, 方广有. 一种基于离散实镜像理论的修正物理光学法在金属平行板内嵌电大尺寸结构中的应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2, 34(4): 969-975.
doi: 10.3724/SP.J.1146.2011.00698 |
[10] |
李鹏, 郑飞, 李娜. 表面纹理对反射面天线电性能的影响.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 31(9): 2278-2282.
doi: 10.3724/SP.J.1146.2008.01001 |
[11] |
王从思, 段宝岩, 仇原鹰. Coons曲面结合B样条拟合大型面天线变形反射面.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8, 30(1): 233-237.
doi: 10.3724/SP.J.1146.2006.00865 |
[12] |
张强, 曹伟. 机载超宽带天线罩物理光学分析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6, 28(1): 100-102.
|
[13] |
唐璞, 时振栋, 韩周安, 刘宏伟. 双反射面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3, 25(3): 424-426.
|
[14] |
顾长青, 舒永泽. 一种改进的物理光学迭代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1, 23(10): 1036-1040.
|
[15] |
夏文, 王华芝, 马文华. 卫星反射面天线波束赋形的研究.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99, 21(6): 786-790.
|
[16] |
刘其中, 李莉. 机载螺旋天线辐射特性的研究.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94, 16(3): 315-320.
|
[17] |
冯林, 阮颖铮, 雷平. 低RCS选频滤波反射面天线技术.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93, 15(5): 506-511.
|
[18] |
徐国华, 漆一宏. 双反射面天线主面模具共享技术及其优化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88, 10(3): 238-243.
|
[19] |
易力. 一种计算反射面天线辐射场的新方法切比雪夫-贝塞尔级数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87, 9(4): 289-298.
|
[20] |
孙乃华, 陈涵奎. 矩形反射柱体近旁天线辐射特性的计算应用几何绕射理论.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86, 8(4): 241-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