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华, 周鸣, 张立康.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正则化神经网络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5, 47(5): 1486-1493. doi: 10.11999/JEIT240860
[2] 杨宁宁, 孟诗悦, 吴朝俊. 分数阶光敏神经元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其同步研究.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4, 46(3): 1138-1146. doi: 10.11999/JEIT230283
[3] 顾晓峰, 刘彦航, 虞致国, 钟啸宇, 陈轩, 孙一, 潘红兵. 一种面向基于闪存的脉冲卷积神经网络的模拟神经元电路.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3, 45(1): 116-124. doi: 10.11999/JEIT211249
[4] 陈子洋, 张萌, 张吉良. 一种星载在轨神经网络的容错设计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3, 45(9): 3234-3243. doi: 10.11999/JEIT230378
[5] 周雅, 栗心怡, 武喜艳, 赵宇飞, 宋勇. 基于DT-LIF神经元与SSD的脉冲神经网络目标检测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3, 45(8): 2722-2730. doi: 10.11999/JEIT221367
[6] 路雷, 褚建军, 唐燕群, 陶业荣, 伍哲舜, 郑承武, 陈琦. 基于卷积长短时记忆深度神经网络的带内全双工非线性数字自干扰消除.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2, 44(11): 3874-3881. doi: 10.11999/JEIT220110
[7] 孙亮, 罗佳, 乔印虎. 局部有源忆阻器电路及其在HR耦合神经元网络中的应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1, 43(11): 3374-3383. doi: 10.11999/JEIT210026
[8] 沈瑜, 杨倩, 陈小朋, 苑玉彬, 张泓国, 王霖. 结构细化的神经风格迁移.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1, 43(8): 2361-2369. doi: 10.11999/JEIT200211
[9] 喻昕, 卢惠霞, 伍灵贞, 徐柳明. 一种新型单层递归神经网络解决非光滑伪凸优化问题.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1, 43(8): 2421-2429. doi: 10.11999/JEIT200558
[10] 冯熳, 王梓楠. 基于奇异值分解与神经网络的干扰识别.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 42(11): 2573-2578. doi: 10.11999/JEIT190228
[11] 付哲泉, 李尚生, 李相平, 但波, 王旭坤. 基于高效可扩展改进残差结构神经网络的舰船目标识别技术.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 42(12): 3005-3012. doi: 10.11999/JEIT190913
[12] 肖成龙, 孙颖, 林邦姜, 汤璇, 王珊珊, 张敏, 谢宇芳, 戴玲凤, 骆佳彬. 基于神经网络与复合离散混沌系统的双重加密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 42(3): 687-694. doi: 10.11999/JEIT190213
[13] 咸鹤群, 张艺, 汪定, 李增鹏, 贺云龙. CSNN:基于汉语拼音与神经网络的口令集安全评估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 42(8): 1862-1871. doi: 10.11999/JEIT190856
[14] 王春华, 蔺海荣, 孙晶如, 周玲, 周超, 邓全利. 基于忆阻器的混沌、存储器及神经网络电路研究进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0, 42(4): 795-810. doi: 10.11999/JEIT190821
[15] 马彬, 李尚儒, 谢显中. 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9, 41(5): 1210-1216. doi: 10.11999/JEIT180534
[16] 陈善学, 张燕琪. 基于自适应波段聚类主成分分析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压缩.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8, 40(10): 2478-2483. doi: 10.11999/JEIT180055
[17] 高学星, 孙华刚, 侯保林. 使用不同置信级训练样本的神经网络学习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4, 36(6): 1307-1311. doi: 10.3724/SP.J.1146.2013.01099
[18] 张冰尘, 戴博伟. 一种基于随机滤波的神经动作电位信号压缩感知采样方法.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3, 35(9): 2283-2286. doi: 10.3724/SP.J.1146.2012.01497
[19] 王若愚, 郑启伦, 黄贯光. 一种基于符号逻辑的神经元模型和电路实现.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99, 21(1): 55-59.
[20] 冯大政. 具有非线性突触联接和适应性的人工神经元电路模型.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94, 16(2): 113-120.